江西抗洪一線 他們為群眾托起洪水上的“救援之舟”

2020年07月23日06:54  來源:人民網-社會頻道
 

  近期,南方汛情嚴重,江西最主要水域、全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各水文站全面超警,防汛形勢嚴峻。汛情就是命令,責任重於泰山。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危急時刻,遂行搶險救援任務的江西省消防救援指戰員們,在風雨中伸出一雙雙救援的手,搭起一條條“救援通道”。

  為了人民,我們要沖在最前面

  7月8日,九江市都昌縣大港鎮遭遇嚴重內澇,鹽田中學471名師生被困。剛剛到都昌縣迎賓大道消防救援站上任4個月的江西省消防救援總隊九江支隊都昌縣迎賓大隊消防救援站副站長向衛強,主動請纓,帶領8名突擊隊員第一時間抵達現場。

  清晨6點,暴雨傾盆,學校門口因為地勢低窪已經形成了一個漩渦,最深處的洪水已到腰部,救援車輛無法駛入。

  向衛強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採用繩索救援,他推出橡皮艇沖到學校水流最湍急的路口,系好安全繩支點,以最快時間完成布繩,快速打通救援通道。

  剛轉運完100多名學生,校門口的鐵門就被沖掉了,上游的洪水一下子涌下來,逆向而行的向衛強一次又一次的被洪水裹挾著摔倒在水裡,“你們跟在我身后!”他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上游沖下來的水,拼盡全力抓著橡皮艇的牽引繩,咬緊牙關往前拉。

  “作為基層指揮員,就是跟隊員們相依為命,必須沖在最前面,一個人的作用是有限的,發揮每個隊員的作用才會有強大的戰斗力。”這是向衛強到基層救援站任職以后說的最多的話。

  經過40多次的往返,5個多小時的戰斗,向衛強和他的隊員們成功轉移出441名學生,30名老師。“運了十幾趟以后,真的感覺很累,但是看到遠處還有那麼多學生等著轉移,我的隊友也都咬著牙拼命,當時就隻有一個念頭——‘救人’。”向衛強說。

  你們安全,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7月7日,江西省上饒鄱陽前置點指揮部提前預判響水灘鄉很可能出現警情。晚11點,指揮部指派鄱陽縣消防救援大隊代理大隊長陳同錄帶領2車共19人攜帶3艘沖鋒舟,1艘橡皮艇趕往當地鄉政府備勤前置。

  “有情況發生,上游河港村有一戶四人被困。”凌晨6時,正准備睡一會兒的陳同錄接到了鄉裡的電話。

  放下電話,陳同錄帶隊火速趕往現場。車輛行進途中,路面逐漸被洪水淹沒,陳同錄當機立斷,命令駕駛員將車輛停靠在地勢較高處,留下駕駛員及其他兩名隊友在此接應,其余五人加上帶隊鄉干部,組成六人突擊隊,拖著橡皮艇繼續前進。雨越下越大,短短十幾分鐘,水已經從膝蓋漫至腰間,6人乘橡皮艇向河港村方向逆流而上。水面漂來了大量雜物,甚至有成列的煤氣罐從他們身邊漂過。

  放眼望去,已是一片汪洋,橡皮艇猶如一葉孤舟。水位還在快速上漲!陳同錄拿出手機看了一眼,信號完全中斷。前后無援,六人突擊隊成了湍急洪流中的一支孤軍。

  “已經沒有退路,村民們還等著我們去救。”在陳同錄的指揮和鄉干部的引導下,終於找到了被困人員的位置,隨即將4人轉移到位置安全的親戚家中。處置完這起警情后,6人順流而下,准備返回鄉政府前置點。途中,陳同錄發現遠離村庄房屋密集處,有五棟房子立在一起,且正處於洪峰中,水已淹沒一樓,隨時有被沖垮的風險。

  “如果房中有人,處境將萬分危險。”陳同錄立即指揮舵手王琛琛調轉方向,加足馬力開過去。還沒靠近房子,陳同錄就聽到了一位老奶奶的哭聲。此時,洪水已經淹沒了大半層樓,陳同錄雙手用力一撐,一個翻滾爬上廚房房頂,立即把橡皮艇的牽引繩固定在煙囪上。在陳同錄的協助下,另外兩名消防員很快也上到了房頂,三人隨即進入房內搜救,被困老人的兒子喊著:“消防員來了,我們有救了。”

  救援人員迅速給老奶奶穿上救生衣,由於從房頂下到橡皮艇有一段距離,房頂上一名消防員抱著另一名消防員的腰,再由這名消防員抱緊老人緩慢下放。

  “奶奶別怕,騎我肩膀上,我背你下來。”橡皮艇上的消防員肩扛手托,將老人轉移到橡皮艇上。為了避免從房頂下來給橡皮艇造成沖擊,在轉移出老人一家后,陳同錄解下綁在煙囪上的繩子,直接跳入水中,然后再爬上橡皮艇。10時30分,7名被困人員被轉移到安全區域。

  為了群眾安危,兄弟倆都有使不完的勁

  “我請求加入抗洪突擊隊,前往鄱陽。”7月5日,一收到馳援鄱陽抗洪搶險的消息,江西省吉安市北大道特勤消防站消防員劉偉便向指導員主動請纓。

  7月11日是劉偉來到鄱陽縣的第7天,他和隊友被分配到江西省鄱陽縣昌洲鄉南湖村疏散轉移群眾。

  因鄱陽湖水倒灌,水位不斷上漲,幾乎淹到了村民住房二樓。劉偉和三位隊友一組,搭乘沖鋒舟挨家挨戶地喊話,對群眾進行轉移。

  行至一棟民房前,細心的劉偉聽到一聲微弱的呼救聲。一行人慢慢靠近民房,發現一位70多歲的爺爺在二層陽台。

  二樓陽台與沖鋒舟高度相差近1.5米,再加上護欄高度,已超過2米。隊友先行爬上陽台准備救人,卻發現老人腿腳不便,於是先將其抱到欄杆外,再由下方接應的劉偉抱下。

  在翻越欄杆后,老人因為害怕,雙手緊緊抓住陽台欄杆不肯鬆手。既擔心老人支撐不住會摔落,又因沖鋒舟在水面漂浮無法固定,隨時會出現搖晃,劉偉盯著老人的一舉一動,雙腳不斷變化位置,以保持平衡。

  經過勸說,老人終於慢慢鬆開緊抓欄杆的手。劉偉緊緊將他抱住,穩穩地放到沖鋒舟上。這時的劉偉,已是手腳發抖、滿頭大汗。

  “體力和精力消耗都很大,但每救出一名群眾,很有成就感,就又有使不完的力氣。”當天,劉偉和隊友共營救疏散群眾110人。

  1995年出生的劉偉,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劉勇,是江西省泰和縣消防救援大隊的一名消防員,2019年,兩人一同加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

  在弟弟劉偉趕赴鄱陽后的第二天,哥哥劉勇也接到業務骨干集訓通知,到吉安一邊參加集訓一邊待命。

  7月9日,暴雨侵襲吉安,多地發生洪澇災害。集訓班征召會游泳且會駕駛沖鋒舟的消防員,劉勇當即報名。

  7月10日0時20分許,華能井岡山電廠周邊山體排水渠遭山洪摧毀,大量洪水沖入廠區,數百名員工生命安全和發電機組面臨危險。

  這是劉勇成為消防員以來,第一次參與抗洪搶險。他迅速著裝登車,隨車抵達華能井岡山電廠。下車的瞬間,眼前的情形讓他有些吃驚。

  “水沒過了膝蓋,越往廠子裡面走,水越深。”來不及害怕,和隊友們擔任排水渠缺口堵漏任務的劉勇馬上投入戰斗。

  70斤左右的沙袋,背起,填坑,再背起,填坑……就這樣持續了近6小時。7月10日6時30分,決口被成功堵住,確保了電廠員工安全和機組正常運轉。停下來休息時,劉勇發現自己肩膀和手臂被沙袋磨得通紅。

  “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隻想著爭分奪秒堵決口,根本感受不到身體上的疼痛。”劉勇說,這次能和弟弟一樣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感覺很光榮。

  保護百姓的安全,就是我最大的責任

  劉振華是江西省新余市消防救援支隊白竹路特勤站的一名裝備技師,也是翻陽湖防汛抗洪救援中,支隊船艇駕駛的主舵手。

  自7月8日和隊友增援鄱陽以來,連續完成了泡泉堵漏、疏散群眾等多項任務。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受災嚴重的八甲村。劉振華駕駛沖鋒舟,小心翼翼地避開水面飄來的雜物,和2名隊友一起搜尋被困群眾。

  在一棟民房2樓,隊友發現5名被困群眾。劉振華立即駕駛沖鋒舟到達被困居民的窗口下,卻發現四周無固定點,且水流湍急,難以固定船身。

  見此情況,劉振華“另辟蹊徑”,他轉動手中的舵盤,將原本與房子平行的船身,調整為與房子成直角相交,並借助發動機的力量,使船頭緊緊抵住牆壁,從而借力固定船身。隨后,隊友們成功爬上二樓窗台,將群眾轉移到船上。

  撤離過程中,在經過一片水流湍急區域時,沖鋒舟突然被卡,船身劇烈搖晃。

  “肯定是螺旋槳被卡住了!”劉振華立即停船,發現螺旋槳被一根電線纏住。眼看船就要被沖走,深諳水性的劉振華,沒多想就跳進近5米深的洪水中,將拇指般粗細的電線一圈圈解開。經過半小時的搶險,他重新發動沖鋒舟,將被困群眾轉移至安全區域。

  7月11日,劉振華駕駛著沖鋒舟前往鄱陽縣昌州鄉救人,行至一半,沖鋒舟突然熄火停在茫茫洪水中。劉振華摸了一把發動機,很燙。他立即和隊友將發動機卸下來,對零部件進行逐一排查,最終發現是發動機的冷卻管路,被洪水中的雜物堵塞。

  十多分鐘后,沖鋒舟重新被啟動。

  此次鄱陽抗洪,劉振華駕駛沖鋒舟,配合隊友營救轉移群眾100余人,排除機械故障10余次。他說:“駕駛好船艇,保護隊友和百姓的安全,是我的責任。”

  (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 人民網聯合推出)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