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賦彩繪鄉土——陳遠鑫留守兒童系列油畫作品淺評

2020年07月24日15:28  來源:江西日報
 

陳遠鑫,1969年出生於上猶縣,現為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省美術家協會會員。2004年起,先后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油畫進修班、高研班學習。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和省市油畫展覽,其中油畫作品《驛動的心》獲“紀念孔子誕辰2557年全國書畫大賽”優秀獎,《桔香系列》獲江西省水彩水粉畫展銅獎,《紫外線》《流行風》獲首屆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度優秀獎,《靜物》獲第二屆青年色彩靜物“風景寫生作品大賽”二等獎,《待》獲2014年當代古典油畫藝術大賽一等獎。

作為一名來自鄉村的油畫家,陳遠鑫決定通過自己的畫筆,去描摹鄉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讓留守兒童引起更廣泛的關注,履行一名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藝術擔當。從2008年起,陳遠鑫多次回到老家上猶縣石角屋場,與孩子們接觸,細心觀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抓住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瞬間,創作出了一個系列的留守兒童油畫作品。他的留守兒童油畫作品參加2008年中國實力派青年畫家作品展(北京),引起了觀眾和有關專家的關注。

繪畫是造型的藝術。如何將現實世界的三維空間平移至畫布,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性的三維空間和物體形態,並通過這個情感與思想的載體,來展現人物的精神狀態,傳達自己的創作意圖,是許多藝術家的追求。陳遠鑫認為,隻有奉行寫實的風格,才能完美地將“現實真實”轉化為“藝術真實”,深刻、生動地表現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通過真實的力量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在創作中,虛實布局、明暗分配、色彩運用,他都尊從現實、崇尚自然。破裂的牆體、金色的火盆竹罩、竹罩之上凌亂的衣服,以及正廳門外靜臥的南瓜,成了他的油畫《玩槍》(見下圖)的生活場景,而這種場景的真實性,讓觀者感到親切與溫暖。

色彩的運用是油畫創作的重要技法。在留守兒童的系列作品中,陳遠鑫運用的是古朴的色調。以古朴的色調來展現,能夠恰如其分地還原鄉村本來的色彩,營造留守兒童真實的生活場景。陳遠鑫留守兒童系列作品正是運用這種古朴而冷暖相間的色調,明度恰好地渲染環境、描寫人物,達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油畫人物的關鍵在於傳神。他認為隻有通過畫出留守兒童最真、最深的情感,表現出他們略微的漠然,內心的孤獨與寂寞,以及那種對父母愛的渴望,方能引起人們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

眼睛是心靈之窗。陳遠鑫善於通過對人物眼神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無論《暖冬》裡黃衣兒、《玩槍》裡的頑皮小子,還是《兒童》裡的三個小伙伴,他們眼睛裡都充滿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掩飾不住他們內心的憂郁,那種對父愛母愛的渴望令人心碎。他們的眼神激活了人們的憐憫之心,使作品產生無比震撼的力量。

留守兒童系列作品多為描寫人物的靜態,少有的動態細節描寫更是做到了讓讀者怦然心動。《我心飛翔》(見上圖)是此系列作品的扛鼎之作,刻畫的是與留守兒童朝夕相處的鄉村女教師折紙鶴的場景。對這幅畫作的評價,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趙欣歌說:“畫家有意把這位鄉村教師折紙鶴的舉動,放在一種對生命的期待和對命運無奈的背景下,以陽光從窗口照射特有的景象反映了歲月的滄桑,畫面的氣氛和感傷情調因此油然而生。”正是這種輕微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細節描寫,把畫作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道具是燃情的火種。《玩槍》裡的男孩,百無聊賴地玩弄著手中的仿真槍。此畫通過一把槍反映了鄉村兒童娛樂活動的單一,以及面對外鄉人的驚慌與無措。在《紙風車》中,一位穿著碎花連衣裙的少女,右手握著一柄紙風車,破舊的紙風車與女孩落寞的表情渾然一體,一種滄桑的情緒似乎瞬間溢出畫布。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