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幸福村的葡萄熟了。一年一度有關葡萄的盛宴就此拉開帷幕。
7月10日,記者來到這裡。雨后初晴,空氣中彌漫著瓜果的芳香,果園裡不時傳來游人的歡聲笑語。在這豐收的季節,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入園採葡萄,下地摘果蔬,飽覽田園風光,體驗農家樂趣,再品嘗一杯園內企業自釀的葡萄美酒,好不愜意。
中午,記者一行在村裡的農家樂用餐。隻見餐館座無虛席,還有游客在排隊等候。餐館業主告訴記者,葡萄熟了以后,他們就忙碌了很多。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十多批客人,一天收入近5000元。
然而,誰能想到,眼前這個風景優美、經濟富裕的村庄,曾是名不見經傳的窮鄉僻壤。陳芝蓮上個世紀80年代從外鄉嫁到這裡,說起出嫁時的情形,她連連搖頭說:“那個時候,這裡很窮,別說村裡,周邊都找不到一家工廠,除了種地,村民們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村裡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
窮則思變。2003年開始,村黨支部帶領村民發展城郊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他們選擇種植草莓、葡萄、花卉等高效經濟作物,打造城市的“后花園”“果籃子”和“菜籃子”。如今,全村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300余畝,有農家樂餐館30余家。2019年,全村產值超億元,人均收入2萬元。經濟發展了,好事也接踵而來,幸福村2008年獲評全國文明村,今年6月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近日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做夢也沒想到我們幸福村的生活會變得這麼好,不知不覺,過著過著,日子就成了風景。”陳芝蓮說。
富裕起來的村民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質。全村近200名黨員個個是旗幟。村裡有3個“幸福講堂”、3個圖書閱覽室、一支100多人的文藝隊伍。同時,長期開展“十星文明戶”“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戶”評比。去年以來,該村又展開了福文化教育,引導村民造福惜福傳承幸福。
村民自己管理村務,成效斐然。村裡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指導村民移風易俗,節儉行事。村裡有老“十姐妹”留下勤儉持家、孝老愛幼、和親友鄰的良好風尚,如今,村裡年輕的“十姐妹”接過這一棒。陳芝蓮是新“十姐妹”的帶頭人。
“現在的‘十姐妹’已不是10個人,而是一個組織。”陳芝蓮告訴記者,“十姐妹”監督全村的環境衛生,管理全村的民風家風,關愛困難家庭等。她說:“哪裡有事情,哪裡就有姐妹們的身影,我們是幸福村的幸福守護者。”
記者手記
在幸福村景區的入口處,矗立著一個火紅的“福”字,它高9.9米,寓意幸福村人對幸福長長久久的期盼與追求。
幸福村的人幸福感特別強烈,特別真實,因為這是他們艱苦努力幾十年奮斗得來的。他們不只是少數人富裕,而是實現共同富裕。他們不僅擁有富裕生活,還擁有良好生態環境。
村民們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他們愛護環境,愛惜榮譽,關心集體,整個景區內1000余戶,家家窗明幾淨,前庭后院花木葳蕤,家家爭當“十星”家庭、“五好”家庭。這裡民風淳厚,民心純良,村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數千畝瓜果從未有人偷盜,數十家餐館也從未有過坑客現象。這裡的村民勤勞依舊。不管是搞種養,還是做服務,不管是創業,還是去務工,大家都在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延續幸福,傳承艱苦奮斗的精神。(唐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