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接地氣 脫貧不返貧

——靖安縣羅灣鄉哨前村的蝶變

2020年08月10日07:25  來源:江西日報
 

靖安縣羅灣鄉哨前村,一個九嶺山中的小村。5年前,這裡還是個年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的省級貧困村。

如何讓哨前村的鄉親們甩掉貧困帽子?省農業農村廳駐村扶貧工作隊和羅灣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培育接地氣、有市場的扶貧產業,哨前村因此交出了一份脫貧攻堅的精彩答卷:2017年底實現脫貧攻堅整村退出,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5萬元。近年來,先后獲得3A級江西省鄉村旅游點、宜春市和諧秀美村庄等稱號。

有機農產品基地——讓貧困戶“種了不愁賣”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脫貧產業一定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哨前村有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優勢,適合發展有機農業。”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宋海濤說。

在宋海濤的倡導下,哨前村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組建了哨雲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有機水稻。合作社種紅花草培育肥田,實施土壤改良修復工程,引進了低碳土壤、循環土壤、綠色土壤等新技術,全面提升了耕地質量,合作社的農田全都達到了種植有機水稻的標准。

同時,合作社還發展稻漁共生、林下種養等。駐村扶貧工作隊在摸排貧困戶發展家庭種養項目意願后,與靖安縣蘋果超市達成蛋雞產銷合作意向,由蘋果超市提供雞苗,扶持10多戶貧困戶林下散養蛋雞﹔採取訂單的形式,利用250畝高標准農田,實施稻田養魚項目,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2017年,哨前牌有機大米通過了國家有機轉換認証,銷往全國10多個省市,每公斤售價20多元仍供不應求。有機農產品,成為全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田園綜合體——讓貧困戶錢袋子鼓起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鄉政府立足民宿產業,圍繞“一個民宿,二個基地”目標,打造出一個春賞景、夏避暑、秋摘果、冬踏雪的四季產業鏈田園綜合體,從根源上解決貧困戶的收入難題,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8年,哨前村引進浙江客商,在田園綜合體內興建了水蜜桃產業基地,安排了10多名貧困戶到基地務工。2019年,基地收益突破10萬元,預計今年純收入可達15萬元。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產業收入的70%用於貧困戶分紅,30%用於發展再生產。

七月的哨前村,百畝荷花競相綻放,嬌艷欲滴的荷花在連綿起伏、雲霧繚繞的九嶺山脈的襯托下,如同一幅水墨畫,縷縷清香隨風飄來,沁人心脾,不時有游客觀賞拍照。

羅灣鄉黨委書記漆毛毛說:“為將哨前村建成一個集休閑觀光、田園採摘、民宿旅游、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村,駐村扶貧工作隊與鄉裡攜手,打造了景觀線路。近年來,哨前村舉辦了星空親子嘉年華、夢想樹屋·先鋒工程營等親子主題體驗活動,做旺了鄉村旅游人氣,貧困戶也在田園綜合體有了合適的就業崗位。”

“一戶三幫”模式——讓貧困戶持續增收

如何穩住脫貧成果?宋海濤提出,優化調配幫扶力量,由駐村扶貧工作隊、村兩委班子成員、村內無職黨員組成“一戶三幫”特色幫扶模式,幫選准產業、幫技術指導、幫打開產品銷路。

49歲的喻小春於2017年脫貧。為確保喻小春不返貧,在“一戶三幫”的模式下,喻小春每年養300羽土鴨,工作隊請來技術人員指導他科學養殖,並幫他聯系銷路。如今,僅養鴨一項,喻小春年收入就有1萬多元。

在哨前村,有不少像喻小春這樣通過“一戶三幫”工作法穩住脫貧成果的村民。貧困戶陳英立說:“結對幫扶的工作隊員幫我引進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提高有機水稻產量,並在網上銷售,還推薦我到蓮藕基地做管護工作,安排我在公益性崗位上護林,我再也不擔心返貧了。”

為保証貧困戶在穩定的產業中持續增收,近年來,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鄉政府爭取資金300萬元,改造村庄基礎設施,整治村容村貌﹔籌資280余萬元,興建哨前村民宿接待中心﹔爭取產業扶貧資金25萬元,改造升級民宿接待點,以民宿接待中心為平台,以村部荷院山居為示范,引導貧困戶融入民宿發展行列,打造山居民宿群產業﹔興建“農村e郵”電商脫貧站……

“下一步,我們要聚焦重點產業,集聚資源要素,推動產業更好地對接市場,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宋海濤說。(記者 宋思嘉)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