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裡“遇見”江西

2020年09月08日07:14  來源:江西日報
 

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江西展館的門面,是一座精巧繁復的樂平市古戲台。

它高2.75米、長3.3米、寬2.2米,是濃縮型雙面單座戲台。古戲台的中央,立著5個半米高的戲劇人物,由實木雕刻而成,這出戲唱的正是《楊家將》。樂平市古戲台文化發展商會會長齊海林介紹,這座古戲台是首次在省外展出。

“樂平市古戲台吸收了徽派精而巧的風格,又有贛派幾進幾出的大格局,形成了獨有的建筑風格。我們的古戲台,飛檐翹角比北京故宮的更翹、更陡。你看展出的這座,有六個翹角,滴水檐口分三台,寓意步步高升。”齊海林自豪地說,有著1800多年歷史的樂平,饒、徽、贛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500座古戲台燦若星河,鏗鏘激越的贛劇綿延千年,代代傳承,煥發著頑強的生機與活力。

經典建筑之美,總能喚起人們的共鳴。記者在現場看到,路過展館的觀眾,總是不由自主地被古戲台吸引,他們或拍照留影,或俯身翻閱資料,或掃描二維碼獲取相關信息,還有些人會特意停下來,跟齊海林聊一聊。

“請問,這座古戲台是樣式雷嗎?”“我知道江西的樣式雷,圓明園、頤和園、天壇等著名建筑都是雷氏負責設計完成的。”熱情的觀眾紛紛提問。

每當這時,齊海林就會笑著解釋,樂平市古戲台不屬於樣式雷,但它們同樣寓意豐富,建造自成一派,極具地域性特點,以“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而被世人稱奇。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齊海林說,雷氏家族是贛派建筑中的瑰寶級人物,在江右大地的山水毓秀和文化浸潤中,興盛了雷氏家族,為中國古建筑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古老而豐富的贛鄱文化,如何在今天進一步發揚光大?

“以古建筑為例,全國1000余個縣成立了有關商會,但以古戲台命名的隻有樂平市,品牌效應隻此一家。”齊海林認為,要善於整合資源、抱團取暖,才能在未來進一步開拓國內古建筑市場。(記者 劉佳惠子)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