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積分積攢“大文明”

——九江市彭澤縣浪溪鎮“文明銀行”助推鄉風文明建設

2020年09月23日06:31  來源:江西日報
 

在彭澤縣浪溪鎮,有這樣一家“銀行”,沒有櫃台,既不存錢,也不取錢,隻要在智能手機上輕輕點幾下,就能將自己的“文明行為”轉換成相應的積分,存在“文明銀行”裡,然后到文明積分超市裡兌換所需的商品。

該鎮為什麼要成立“文明銀行”?“文明銀行”是如何運作的?成效如何?9月15日,記者來到浪溪鎮採訪,一探究竟。

成立“文明銀行”,培育文明新風

浪溪鎮北臨太泊湖,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該鎮有7個村,共1.3萬人。為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該鎮今年4月成立“文明銀行”,積極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進一步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

“我們把‘文明銀行’與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擯棄‘等、靠、要’思想,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與培育文明新風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與基層治理創新結合起來,打通鄉村治理‘最后一公裡’。”浪溪鎮黨委書記高華山說,“我們投入近20萬元,開發了‘文明銀行’APP,並購買了有關設備。同時,在辦公樓內騰出一間房作為文明積分超市,安排專人管理。”

該鎮制訂了文明積分超市評分細則,分致富星、文明星、環保星、公益星、進取星5大類,共29個積分項目。村民被評為文明家庭記10分,調解村民間矛盾糾紛記5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記20分等,以積分形式,提高村民在脫貧攻堅、崇德明禮、勤勞致富、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的主動性和參與率。

記者走進文明積分超市,貨架上擺放著土雞蛋、山茶油、咸鴨蛋等商品,琳琅滿目。據浪溪鎮副鎮長陳教華介紹:“這裡有150多種商品,每件商品上面都貼有價格標簽,一個積分可兌換價值一元的商品。”

文明積分超市的商品從哪裡來呢?“主要來源為鎮扶貧產業基地的收益款、‘99公益日’眾籌活動募捐資金以及愛心人士捐款,及時購買商品補充到文明積分超市,以保障村民文明積分能兌換成商品。”高華山說。

積分兌換商品,村民積極參與

“陽光村村民張新元,積分為55分,已兌換30分,兌換商品為醬油1瓶、牙刷1支、洗衣粉1袋……”記者在文明積分超市管理員曹人方的電腦裡看到,每名“儲戶”的姓名、卡號、積分、余額、兌換商品等信息一清二楚。

村民的積分如何認定呢?“村民對照文明積分超市評分細則,把自評的得分以及有關証據,通過‘文明銀行’APP上傳到積分系統,由村干部初審,然后由鎮裡復核。”曹人方告訴記者,“審定后的得分,會自動記入村民的文明積分卡,每周五下午可以到文明積分超市兌換相應的商品。”

小積分激發大行動。該鎮村民紛紛加入“文明銀行”,不斷增加積分,然后兌換商品,得到了實惠。

該鎮浪溪村保潔員歐陽木英今年64歲,從去年2月至今,她每天凌晨5時起床,把村庄打掃得干干淨淨。同時,她自己家裡,也整潔衛生。近日,她家被評為文明星,不僅成為村民學習的榜樣,還獲得80分積分。

每一個積分,都要付出努力。該鎮大桂村村民陳茂鬆家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初,他學習金銀花種植技術,並種植金銀花25畝,去年又種植金銀花25畝,今年已收獲金銀花650公斤,銷售收入近10萬元,純收入5萬多元。前不久,他家被評為致富星,記106分。“我家2018年底就脫貧了,現在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陳茂鬆高興地說,“明年,我家金銀花銷售收入將達25萬元,純收入10萬元以上。”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成立‘文明銀行’后,村民積極參與,以積分多為榮,都在不斷增加積分,已形成比、學、趕、超的發展局面。”高華山頗有感觸地說。

文明蔚然成風,農村和諧穩定

該鎮麻山村黨支部原書記王古泉,退休后在該鎮發起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是彭澤縣鄉鎮首支志願者服務隊。該鎮有了“文明銀行”后,大大激發了村民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目前,志願者服務隊隊員有30余人,他們經常到鎮敬老院為老人免費提供服務﹔主動參與鄉村環境衛生整治,為建設秀美鄉村貢獻力量﹔今年2月,主動到浪溪集鎮的疫情防控卡口執勤,連續值守20天……

“我們隊員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也有55歲。”王古泉說,“志願服務工作雖然辛苦,但大家樂在其中。”

文明共建共享,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該鎮“文明銀行”只是一種載體,在“文明銀行”積分評價機制的激勵下,文明行為蔚然成風,全鎮村民爭做“文明銀行”的參與者。昔日臭氣熏天的垃圾堆,如今變成了青草地﹔臟亂差的村庄,變得干淨整潔﹔今年7月,防汛抗洪需要勞力,村民主動參與,戰斗在防汛抗洪一線。

小積分積攢“大文明”。如今,該鎮“文明銀行”已成為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農村和諧穩定。目前,全鎮有近600名村民在“文明銀行”裡“開戶”,累計積分5745分,已兌換積分1550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文明銀行’積分評價機制,探索更便捷、更簡單的操作方式,進一步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激發更多的村民參與鄉村治理,讓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華山說。(記者 何深寶 見習記者 周亞婧)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