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寧縣決戰脫貧攻堅系列之“產業扶貧”篇

2020年10月20日15:27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編者按

2017年以來,武寧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所有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脫貧攻堅穩步推進。武寧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專題,深入展示武寧縣委縣政府決戰脫貧攻堅的不凡歷程。

產業支撐 激發內生動力

——武寧決戰脫貧攻堅系列之“產業扶貧”篇

打造基地 夯實扶貧根基

推進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是關鍵。近兩年來,武寧縣委縣政府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不僅有效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渠道,而且極大增強了扶貧“造血”功能,從而從根本上挖斷窮根,讓貧困戶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夢。

武寧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加之良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種植。武寧結合脫貧攻堅進行科學規劃,按照“一核四園”的發展思路,以“兩茶兩水三花”為重點,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路徑,因地制宜優化農業產業布局,著力打造扶貧產業基地,為全縣脫貧攻堅打好扎實的根基。“一核”即宋溪現代生態農業示范核心區,“四園”包括楊洲、羅坪休閑養生農業示范園,官蓮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澧溪、甫田花卉苗木示范園,清江、石渡、新寧鎮瓜果產業示范園﹔“兩茶”指油茶、茶葉,“兩水”指優質水果、水產品﹔“三花”指荷花、菊花、玫瑰花。

目前,全縣現有果業13萬畝,茶園(含野生態茶)3.72萬畝、蔬菜4.26萬畝、藥材1.8萬畝、吊瓜1.58萬畝、花卉0.8萬畝,其他1萬畝,打造出了宋溪鎮、澧溪鎮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如宋溪鎮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坐落於宋溪鎮南皋村和田東村,總投資3500萬元,是一個集農業觀光、休閑採摘和農家樂旅游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發展項目。該產業園結合脫貧攻堅,以帶領貧困戶種植和吸引貧困人口就業等形式,幫助周邊村庄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官蓮鄉東山村,幫扶單位九江學院發揮自身優勢,根據當地實際,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抓手,推動果業種植,著力實現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在柑桔種植該基地,種植柑桔150畝、丑橘40畝、紅山柚37畝,40多個貧困戶及農民在基地就業。另外,蔬菜基地已經初具規模,還有剛剛落戶的葛根種植加工項目。

武寧大力打造產業扶貧基地,吸納貧困戶就地就業,有效拓寬了他們的增收渠道。至目前為止,全縣扶貧基地243個,吸納貧困戶就業達3萬多人次。同時,武寧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的帶動效應,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如石門樓鎮廒下村曾紅衛創辦的佔地3000余畝的欣健金銀花基地,吸納30多位貧困戶務工。在該基地帶動下,廒下村及周邊村貧困戶都紛紛發展金銀花產業,由基地統一收購,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形成了良性循環。魯溪鎮北屏村56戶貧困戶,在扶貧單位和當地政府引導下,發展高山辣椒種植,年產高山辣椒100多萬斤,每個貧困戶增收一萬多元。

為了提升農業產業扶貧效益,大力創建農產品品牌。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開展綠色、有機品牌認証。2016年以來,全縣新增“三品一標”58個,通過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實現農產品提質增效,從而促進脫貧攻堅。如該縣農民企業家李義全創辦的太陽紅茶業公司生產的高山野生茶,取得了國家標准化Sc認証,以及全國第一個野生有機茶產品認証,擁有“紗坦太陽紅”“紗坦天香”等六個優質農產品商標,先后在2019年第三屆中國(南昌)國際茶業博覽會、2020中國安徽第十三屆國際茶業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李義全把公司作為扶貧載體,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按照“公司十合作社十農戶”的模式,成功申報武寧縣扶貧產品,作為一村一品產業打造,安排了30多戶貧困戶就業。

培育主體 提升扶貧成效

為了充分發揮產業基地的帶動效應,武寧大力引導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產業協會,積極吸納貧困戶參加。通過大力培育農業主體,不斷提升扶貧成效。

以產業基地為依托,建立“一領辦三參與”合作社,充分發揮產業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至目前為,全縣建成“一領辦三參與”合作社63家。重點產業有水果、蔬菜、荷花、茶葉、吊瓜、中藥材、羊、牛、雞、鴨、蜜蜂、水產、花卉苗木等13種。一方面,在產業鏈條上把貧困戶納入幫扶對象范圍,實行訂單生產,全程技術指導﹔另一方面,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流轉土地、參與合作經營,共有6800多貧困戶參與,示范帶動效應日益凸顯。如省定“十二五”“十三五”貧困村大洞鄉彭坪村,通過集體流轉土地的形式,創建了獼猴桃、檳榔芋、覆盆子等產業種植基地。在此基礎上,以黨員為骨干,成立了黃珠巷種植合作社,全村129戶貧困戶全部入股,佔股17.2%。這種“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精准扶貧新模式起到了良好成效,合作社成立后,貧困戶每年總計增收6萬多元,務工收入每年增加20萬元。目前,該村種植獼猴桃556畝、檳榔芋500畝、覆盆子80畝,發展前景非常好。

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個體工商戶投身農業產業與脫貧攻堅,引導他們建立農業經營體系,打造“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利益連接模式。近年來,武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余個,創建國家級示范社4家,省級示范社10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7家。另外,成立武寧縣蜂業協會、武寧縣鄉村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武寧縣現代農業聯合會等17家各類農業專業技術協會。這些農業經營主體在脫貧攻堅中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如武寧縣魯溪鎮張嶺種養合作社,帶動貧困戶61戶﹔武寧縣武台山茶業有限公司,帶動貧困戶25戶﹔武寧縣雙溪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29戶。

積極搭建電商平台,幫助貧困戶把資金、技術、管理“引進來”,把資源、產品、服務“賣出去”。大力推動“互聯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新模式,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加強與電商企業合作,推進鄉鎮電商服務站建設,不斷拓展銷售渠道。目前全縣建成縣級農產品運營中心1個、建立益農信息社服務站點79個,每個站點年銷售額約10萬元,為解決貧困村、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開辟了便捷通道。在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益農信息社服務站積極開展涉農培訓,2019以來,開展涉農培訓多期,培訓農民300多人次。組織開展貧困村農產品“八進八銷”活動(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進機關食堂、進交易市場、進電視、進園區、進超市),開展一系列扶貧產品展銷活動,幫助貧困戶推銷農產品。

凝聚力量 助推創業增收

在打造基地、培育主體的同時,武寧縣整合各種資源,凝聚多方力量,大力扶持有條件的貧困戶創業就業,讓貧困戶依靠自身力量擺脫貧困,早日走上致富路。

出台扶持政策。不斷加大對貧困種養殖大戶和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針對貧困戶實際,制定出台操作性強、門檻低、補助標准具體的產業扶貧獎補政策。出台了《武寧縣產業扶貧基地獎補辦法》,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扶貧基地,對產業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基地進行獎補。2019年以來,新增產業扶貧基地23家,吸納貧困戶182戶。對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和基地進行獎補。制定了《武寧縣“一領辦三參與”合作社獎補辦法》,新增“一領辦三參與”合作社63家,吸納貧困戶2125戶入股,帶動貧困戶6728人。同時鼓勵貧困戶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短平快產業,對當年新增的扶貧產業進行獎補,補貼標准為:特色水果600每畝、蔬菜400元每畝、荷花500元每畝、牛600元每頭、羊100元每頭、蜜蜂100元每箱、水產100元每畝等。

強化科技支持。武寧從轉變貧困戶思想認識、提高種養水平入手,實施智、志、技幫扶三結合。一方面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把培訓班開進農村,組織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2019以來,舉辦產業精准扶貧技術培訓班2期,培訓貧困戶100余人次。另一方面結合“江西農業大講堂下基層”活動開展送科技下鄉,4個宣講小組累計開展集中宣講26場,入戶宣講210戶,現場宣講130場,組織開展“點單式”專題技術培訓9場,聽取宣講報告903人。此外,武寧還在全縣11個省級貧困村均安排了2名農業技術專家進行跟蹤服務,實現了全縣貧困村產業技術服務全覆蓋。

帶動就業增收。堅持“引導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並舉,引導5091名貧困勞動力長年在外務工,2019年發放務工交通補貼240余萬元,創建扶貧車間33個、扶貧專崗453個,吸納2700余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穩定就業,實現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特別是扶貧車間的建立,成了貧困戶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如魯溪鎮梅顏村的消防梯生產扶貧車間、澧溪鎮曹坑村的“1+1+1”鞋業扶貧車間,石門樓鎮石門村的服裝加工扶貧車間,大洞鄉彭坪村的飾品制作扶貧車間,新寧鎮茶場社區的農林產業扶貧車間等,極大方便了當地貧困戶的就業。另外,按照“短平快”入手、“短中長”結合的思路,實施“一人一畝油茶”工程2.6萬畝,人均增收可達3000元,建設村級光伏電站33座、分戶式光伏748戶,戶均增收600元以上。如甫田鄉煙港村的扶貧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95千瓦,總投資80多萬元,該村19戶貧困戶受每年發電收入可以為每戶增加5000元。

推進產業扶貧,極大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有力推進了全縣的脫貧攻堅。經過連續幾年攻堅克難,截至2019年底,武寧實現11個“十三五”貧困村全部出列,6696戶22714人脫貧,剩余未脫貧1144戶1755人,目前也全部達到脫貧標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22.3元增長到2019年的9777.3元,年均增幅30%。貧困發生率由最高時的7.4%降至0.53%,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劉詩磊 謝飛鵬)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