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麻姑山游客中心。章小民攝
PM2.5平均濃度14微克每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96.8%……日前,省生態環境監測平台顯示,在10月份空氣質量(以PM2.5濃度綜合考核)最新排名中,南城縣再次位居全省第一。今年前十個月的空氣質量排名,該縣有八個月位居第一。
近年來,南城縣強化統籌協調,精心組織部署,狠抓工作落實,打出一系列生態環境治理“組合拳”,換來了好山、好水、好空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因為空氣質量高,該縣還入圍“2018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培育綠色新動能
“漫天灰塵是舊面貌,藍天白雲是新常態。”走進南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與過去烏煙瘴氣大不相同,潔淨的生產車間、碧草萋萋的廠區環境讓人眼前一亮。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從去年起進行了脫硝及低氮燃燒改造,並開展五星企業和綠色礦山建設,現在空氣排放各項指標均達標。
如何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空氣質量?該縣一方面做好“減法”,對不符合生態功能區要求的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項目堅決拒之門外﹔對工業園區內廢氣污染大且難以整治到位的企業採取關停並轉。另一方面做好“加法”,培育綠色新動能。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等特色新興產業,聯益電子、博君生態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污染小的高新技術企業落地生根。全縣28戶企業通過了省級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形成了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5條循環經濟產業帶,12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黨政同責”強監管
“焚燒秸稈害處多,不僅污染空氣環境,還容易產生火災隱患、嚴重破壞土壤結構……”當前正值晚稻收割季,為確保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在南城縣徐家鎮下弓村、陳家村等水稻集中種植村,鎮村干部來到田間地頭,向廣大農戶開展秸稈禁燒政策宣傳,並給予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導。
該縣出台《南城縣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南城縣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等制度規定,持續開展環保執法大檢查等執法行動,對偷排偷放、超標排放等各種惡意違法行為“零容忍”。同時通過建立健全督查模式,著力推進督查常態化,實行定期督查、分線督查,堅持每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以督查倒逼落實。為了形成震懾效應,該縣還建立環境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確保問題整改見底到邊,強力推進環境治理和任務落實。
同時,該縣還狠抓專項行動,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提升治理成效。開展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形成了“行業主管、環保監管、齊抓共管”治理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秸稈禁燒採取疏堵結合方式進行治理,農業農村部門出台了農機改造補貼及秸稈收集貯運企業補貼方案,促進秸稈綜合利用。
持續投入護藍天
日前,總投資200余萬元建設的空氣自動監測站在該縣工業園區正式投入使用,依托自動監測系統,能對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等進行24小時連續自動檢測,及時准確地反映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規律。
針對嚴重制約污染治理的資金瓶頸問題,南城縣創新投資機制,多渠道組織引導各方資金投入大氣污染治理重點項目。通過建立政府、部門、社會、企業多元化融資機制,切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為全力做好污染治理提供保障。縣生態辦、環保局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努力爭取國家、省、市專項治理資金支持,強化環境基礎設施、污染治理工程、環境監管能力等方面的建設,積極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資金、民間資本投向生態建設和污染防治,以多種形式推進污染治理向企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投入生態建設和大氣污染治理財政專項投資近1.2億元,社會污染治理融資、重點排污企業自籌投資達5000多萬元。(彭國正 全薺懷 記者 陳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