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余干縣玉亭鎮風景如畫的冕山村,迎來了一批批前來游玩的客人。得益於秀美鄉村的打造,冕山村依托省3A級鄉村旅游點的資源優勢,不斷豐富秀美鄉村業態,帶動人氣,吸引游客,先后撬動社會資金2000多萬元,引進6家大型農家樂落戶,帶動96個貧困戶脫貧增收。
突出“鄉味”本色融入“鄉愁”元素
冕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至今流傳著不少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該村因山而秀美、因水而靈動、因文化而厚重。2016年,玉亭鎮以秀美鄉村建設為契機,挖掘冕山村自然資源和文化優勢,突出“鄉味”本色,融入“鄉愁”元素,通過項目投、社會籌等辦法,籌資1000多萬元推進秀美鄉村建設。
“秀美鄉村建設主題為‘古色村落、上等冕山’﹔建設定位為縣城后花園,體驗休閑區。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我們最大限度保留鄉村原有風貌,打造了穿村而過的溪渠水韻景觀、建設了生態停車場等工程,因地制宜建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黛瓦林立’的江南風情美麗鄉村。”談到冕山村的變化,玉亭鎮黨政辦主任吳曉平頗為自豪。
站在冕山公園高處,記者看到冕山村旁的信江緩緩流淌﹔走進村后的樹林,林木繁茂,令人心曠神怡﹔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筑錯落有致,巷陌井然、清靜,不經意間會勾起人們的鄉愁﹔村裡的咖啡屋、酒吧則賦予了村庄時尚的氣息,傳統與現代巧妙結合讓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村庄處處流淌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和游客們環村行走,記者發現該村在對古民居、古圍牆、古村道、古水井、古物件等進行保護性修復的同時,還對戰鼓、城牆、兵營、篝火、人物雕塑等古文化進行了展示。游客一邊觀景,一邊聆聽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我們把綠色古色、鄉愁鄉味和古代軍事文化、民間文化、田園文化、美食文化等元素相互融合。”該村負責人徐良顯介紹,特別是雙休日和節假日,不少城裡人前來游玩,為村民帶來商機。佔地50余畝的時蔬園,讓游客在認種、認購、採摘果蔬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氣息。同時,時蔬園為進駐冕山村的農家樂提供新鮮環保的時令蔬菜,讓游客吃得放心、品出鄉味。
6家大型農家樂落戶拉動消費留住人氣
人氣財氣驟增,秀美鄉村成效日益突顯。冕山村一批農家樂、美食店、茶、民俗、軍事文化拓展園等休閑產業競相登場,形成一道優美的風景線,不僅拉動了消費,還留住了人氣。
吳曉平說,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冕山村先后撬動了社會資金2000多萬元,吸引了長沙湖庄園、冕山庄園、冠冕山庄等6家大型農家樂落戶,8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該村還發展了集觀光、採摘、休閑於一體的馬家柚、藍莓、獼猴桃、楊梅等種植基地。4年時間內,已有96戶貧困戶在旅游點通過就業或創業脫貧增收,退出貧困行列。
村民萬效今年27歲,他的母親因身患重疾,於2014年被列入精准扶貧戶。去年10月,在外務工的萬效返鄉,看中了村東頭一棟古朴的平房,與他人合伙共投入10萬元,開了一家烤全羊餐飲店。不到一年時間,投入的成本就已收回,並有結余。
“如果不是村庄變美了,吸引大量游客,我哪敢在村裡開餐飲店。”萬效說,當天中午,他就接到預訂3隻烤全羊的訂單。在他店裡用餐的顧客,都是慕名而來的觀光游客。
冕山庄園的投資人甘學生是土生土長的冕山人。去年國慶節,他看到雖然村裡游客爆滿,但不少游客是返回縣城解決用餐問題,於是決定開一家大型農家樂。租下場地后,甘學生聘請了上海的專業設計師,投資700多萬元打造了一個江南園林式的仿古庄園。整個庄園除了14個大包廂,還有一個容納20多個餐位的大廳。此外,甘學生還打造了一個大型露天婚慶宴席場所。今年夏季,他的庄園成了余干縣戶外夜經濟的絕佳場所,天天顧客盈門。
“在冕山村,白天,我們一家三口繞信江騎行,登上冕山觀景,在農家休閑採摘﹔夜晚,走進農家樂吃新鮮的魚蝦和蔬果﹔在民宿住下,早上可聽清脆鳥鳴聲……”來自鄱陽縣的游客祝女士告訴記者,不論是人文觀光,還是休閑採摘,冕山村都是余干的絕佳游覽地。(張德昌 記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