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務不斷提升、文化品牌大放異彩、文化力量滲透入微……近年來,南昌市青山湖區站東街道克服老城區空間狹小、房屋老舊等問題,就地改造提升基礎設施,以一場場“文化春雨”滋潤百姓生活。
構建文化服務“共同體”
文化廣場上,唱紅歌、跳健身舞﹔文化活動室中,下象棋、練習書畫﹔文化長廊裡,揚正氣、革陋習,勁吹文明新風。近日,記者走進站東街道,市民文化陣地隨處可見。
為強化文化建設,站東街道積極構建利民惠民便民的文化資源“共同體”,以街道文化活動中心為主陣地,建設了14個社區文化站,16個駐區單位文化活動室,28個文化小廣場、文化長廊,實現了全域范圍陣地全覆蓋,打造起家門口的“文化圈”。
“不同的人群,對文化有著不同的需求。”站東街道文化站站長成路介紹,“我們整合各類資源,為不同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對於老人們,街道協助組織成立書法協會、“夕陽紅”健身隊、老年門球隊等,讓他們盡情施展自己的文藝才華。對於孩子們,商苑社區打造“豆豆小課堂”,組織退休老干部、教師等對放學后的孩子進行免費輔導,解決家長后顧之憂。對於上班族,昌九社區“健康快車道”健身房讓他們下班后能就近鍛煉。
11月17日傍晚,正在街道舞蹈房跳舞的李敏娟忙得不亦樂乎。她告訴記者,舞蹈房面積有一百多平方米,可容納很多伙伴,氛圍很好,隻要有空就會來“打卡”。“這裡離家近,設備齊全,有飲用水有空調,而且還是免費的,真是好。”
提升文化活動“示范性”
11月13日,一周一次的“快樂星期五”活動在新魏路社區分會場落下帷幕。自2018年首次開展以來,該活動已連續舉辦3年,成為社區家喻戶曉的文化品牌。
從最初簡陋的社區廣場小型演出到如今的LED大屏幕舞台,從羞怯地獨唱卡拉OK到熱情地齊跳廣場舞,從因為新奇湊熱鬧到參加成習慣……作為活動的參與者,新魏路社區居民張家照感慨道:“一開始大家還不好意思參加,現在每周都期待趕快到周五,特別熱鬧。”
活動中,街道將諸如文明禮儀、掃黑除惡、環境整治等相關知識穿插互動,使轄區居民在參與文化娛樂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明素質。
除此之外,街道還廣泛動員、深入挖掘文藝人才,積極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截至目前,轄區內登記在冊的文藝人才120余人,創作精品節目30余個。
鎖住文化力量“聚能環”
如今,行走在師大南路,扑面而來的涂鴉藝術令人耳目一新,道路兩旁的文創店鋪引人流連駐足。
作為城市老街,師大南路早年憑借各色小店聚集了較高人氣。近年來由於基礎設施逐漸老化破舊,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商業吸引力不斷下降。
站東街道通過對街區進行文化定位,邀請涂鴉大師和全省各大高校學生,利用道路周邊圍牆、石墩、電線杆,舉辦涂鴉文化展覽,吸引許多市民駐足觀看。
“每逢節假日,街道還會舉辦一些文旅活動,現在人氣比以前旺多了,店裡的銷售額逐年提高。”師大南路一位經營了十多年文化器材店的店主高興地說。
“新時代的發展中,文化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基層文化建設也應有新的思路。”成路表示,“街道將堅持以文化街區建設為中心,進一步深入挖掘區域文化內涵,以文化帶動產業,用文化滋潤生活,促進文化與民生、經濟、旅游等融合發展。”(徐珂欣 記者 陳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