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昌11月24日電(時雨)全村年滿55周歲的村民每月可領取1050元村級基本養老金、全村農民公寓小區免物業管理費、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股民享受合作社分紅……這是南昌市青山湖區塘山鎮青湖村村民19項福利中的部分福利,通過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享受著“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幸福指數日益提高。
19項福利讓村民收獲滿滿幸福感
青湖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有七個村民小組,由四個自然村和四個農民公寓小區組成,常住人口4500多人。2018年,青湖村啟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清產核資、成員認定、股權配置等工作。2019年1月,青湖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正式揭牌成立,這也讓村民們持有了集體資產的股份,人均佔有資產2.8萬元,村民憑持股份額享有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權。
青湖村轄區內環球國際夢幻柒樂城將打造時尚前沿的城市文明綜合體和現代科技體驗中心,建成后預計年客流量達1000萬人次,稅收貢獻5000萬元-7000萬元﹔ 青湖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將打造成集大型商業、高端寫字樓、星級酒店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預計年創稅收3000萬元……青湖村黨支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大項目正在全力推進,全部建成后,青湖村集體經濟又將迎來質的飛越。
村集體富裕了,作為股東的村民也自然享受著福利。如今,青湖村為考取大學和研究生的村民子女發放獎學金(一本8000元,二本6000元,大專4000元,研究生10000元)﹔為參軍入伍的村民一次性發放參軍入伍獎勵金3000元﹔村民子女小學入讀南師附小玉泉島校區,初中就讀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為全體村民免費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9項福利幾乎覆蓋了衣食住行,讓村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村裡有錢了 村民們福利也水漲船高
除了青湖村,南昌市青雲譜區城南村的村民們說“我們現在的日子也不差”!
城南村地處昌南,曾是南昌市有名的問題村、落后村:村裡路壞了,村“兩委”無動於衷﹔村裡700套安置房無人主事,分不下去﹔矛盾糾紛每年層出不窮……2015年10月,在青雲譜區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城南村重新組建村“兩委”。村裡一條近30年未維修的道路,在新的村“兩委”上任后,從動工到竣工,僅用2個多月的時間,就把路修好了,村裡的面貌讓村民有了看得見的變化。
2018年,城南村啟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利用緊靠南昌城區的優勢,淘汰落后產能與資源消耗大、產出低的產業,引進現代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在爭取上級資金5000多萬元基礎上,打造了示范型產業園區——南昌夢想小鎮,引入35家科技公司入駐,實現互惠多贏的園區經濟發展局面,也為村集體增收數百萬元。城南村還組建村資產管理公司,對城南產業園整體資產、農民公寓物業店面、城南大廈等村集體物業進行規范管理。同時,去年和今年,城南村還陸續啟動28層的總部經濟大樓,以及新溪橋農貿市場、城南國際商貿廣場、城南龍燈文化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
改革之下,村裡有錢了,村民們享受的福利也水漲船高。目前,村裡為全村近4000人購買了醫療保險,為2000多人辦理了失地農民保險,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400元生活補貼,建立了高齡老人獎勵機制、春節福利機制、高考獎勵機制……
此外,村主要干道及各自然村等路口均安裝了路燈,架設了地網視頻監控系統,建了停車場、老年活動室、黨群活動中心,安置小區城南佳園建了漂亮的公廁,下水管網進行了升級改造,路面攤鋪了瀝青。
推進鄉村振興 探索村級集體經濟“飛地抱團發展”
青湖村和城南村,僅僅是南昌市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一道縮影。
為了讓改革得到持續,今年10月,南昌市農業農村局等6部門聯合下發《南昌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強村計劃”的意見》,其目標是通過三年努力,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下的欠發達村。到2020年底,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基本達到10萬元﹔到2021年底,全市欠發達村消除30%;到2022年底,欠發達村消除60%;到2023年底,全面消除欠發達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佔比達到20%以上(農業縣區達到10%以上)。
在這份《意見》中提出探索“飛地抱團發展”,支持縣區、鄉鎮突破區域限制,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經營(出租)、收益歸村”的模式,在條件好的縣城或集鎮,興建或購置商鋪店面、農貿市場、倉儲設施、標准廠房等物業。
實施欠發達村“飛地抱團發展”項目,每個項目原則上要覆蓋10個以上欠發達村,有關部門要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縣區政府要優先從存量建設用地等方面安排項目所需用地,涉及抱團物業項目原則上每個項目不少於20畝﹔加強資金扶持,市、縣區財政根據項目總投資額度給予一定財政獎補。
此外,南昌市還將組織全市各類企業與集體經濟欠發達村開展“一對一”結對,採取產業帶動、項目聯建、資金支持、消費增收等多種形式,幫助欠發達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探索優秀企業家到集體經濟欠發達村擔任“名譽村長”做法,探索“鄉賢參事會”做法,發揮致仕經商的外出成功人士、投資創業的外來精英等鄉賢的作用,助推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的持續深入發展,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