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當品牌來經營

——高安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思考

2020年12月08日07:36  來源:江西日報
 

到高安採訪城市建設,聽到一個新鮮說法:把城市當品牌來經營。

如何經營?面對提問,高安市委書記袁和庚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具體而言,就是通過中心城區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做好城市規劃、以人為本、產城融合三篇文章,把高安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

做好“謀”字文章——高起點規劃完善城市功能

11月26日,記者從南昌驅車1小時來到高安採訪,寬闊的錦繡大道、清澈的連錦河、美麗的城市公園讓人印象深刻。

隨著高安成為大南昌都市圈的“圈內人”,每年不僅有很多南昌及周邊縣市游客來高安旅游,還有越來越多外地人選擇在高安投資買房。規劃面積52平方公裡、擁有35萬人口的高安中心城區,承載力面臨考驗。

記者在高安採訪時,恰逢河北保定蠡縣考察團在此考察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何蠡縣考察團不遠千裡來到高安?“我認為,主要是認可高安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和做法。”負責接待工作的北京城建集團高安分公司常務副經理沈陽說。

為緩解城區承載壓力,高安市委市政府大膽設想、細致謀劃,在城北郊區規劃用地15.5平方公裡開辟瑞陽新區,建設一座現代化智慧城市,將城市發展中心北遷,待人口、社會、環境壓力疏解后,再逐步推動城南發展,最終實現建設品牌高安“一江兩岸”的發展遠景。

圍繞這一目標,高安的做法是:與北京城建集團“聯姻”,投入150億元開啟新型城鎮化EPC合作模式,分步實施65個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項目。同時,為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產城融合等方面的多規合一,高安將學校、醫院、路橋、文化藝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重點工程“捆綁打包”,由北京城建集團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

高安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指著位於錦江河畔大觀樓旁的市政府舊址告訴記者:“別看這裡現在還是一片空地,不久之后將建成佔地面積約133畝、建筑總面積5870平方米的瑞州府衙公園。”

這是該市高起點規劃城市發展藍圖的又一得意之作。高安全力推進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院長庄惟敏領銜規劃設計的元青花文旅融合示范區項目,打造包括瑞州府衙公園、府學、城隍廟及筠西古街在內的古建筑群,突出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底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讓該負責任人感到自豪的,還有一件事。高安在城區黃金地段規劃了城市綜合體項目,並在其中特意留出約200畝用地建設城市公園。隨著城市綜合體項目不斷推進,商業配套設施逐漸將公園包圍。“曾有人擔心公園用地會被用於商業配套設施建設。然而,我們不僅沒有縮減公園用地,還於今年7月開工建設,打消了人們的疑慮。”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高安新型城鎮化建設工程已開工項目48個,累計合同額達61.78億元,每月完成產值超2億元。

做好“人”字文章——以人為核心增強民生福祉

“薛家山路通車后,往返新老城區再也不用繞道走了,上班也節省了很多時間。”家住薛家山路附近小區的市民張文斌,為城區“斷頭路”的打通叫好。自從道路暢通后,他上班減少了10分鐘左右車程。

這個給市民帶來方便的薛家山路南延項目,是高安市40個市政道路橋梁類項目之一。為讓高安更快更好地融入高鐵、高速公路的交通大動脈中,高安陸續投入2.3億元全面貫通10條全長9.5公裡的“斷頭路”,為城市發展“舒筋活絡”。

不僅路好走了,市民還驚喜地發現,曾經臭氣難掩、污濁不堪的高安“龍須溝”——鳳凰湖,變成了清澈明麗的活水湖。該市投資6000萬元改造鳳凰湖廣場,不僅建設了游步道、休閑廣場,還將廣場水系通過地下暗管連通錦江,水質得到極大改善。

打通道路、改造水系,城市建設者的努力不止於此。

總投資1.03億元的德清學校於今年9月開始招生,規劃學位3200余個,目前有在校學生1913人﹔

總投資1.8億元的高安市健康生態養老中心一期工程主體建筑已封頂,二期工程正在加緊施工,預計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省縣級一流養老、康復、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綜合體﹔

總投資3.18億元的高安市全民健身體育中心已於今年7月開工,預計2022年8月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能夠舉辦全國單項比賽、省市級綜合型體育賽事等,成為高安城市體育新名片﹔

連錦河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穩步推進,不僅把原先五至十米的小河道拓寬到三四十米,還在這條橫貫新老城區的河岸邊植下40余種2萬多顆樹木,打造如畫似錦的城市綠肺﹔

…………

記者採訪時發現,高安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中,重點民生項目佔比非常高。“新型城鎮化建設最終落腳點,是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也是我們以‘高安就是品牌’為引領,做實民生的目標所在。”市領導一語道破玄機。

如今的高安,一座座公園綠地叢生,一條條道路縱橫交匯,一個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公共空間相繼建成,人民群眾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不斷增強。

做好“融”字文章——產城深度融合聚集人氣

“我在城裡有活干,還能申請保障房,當然希望以后住在城裡。”八景鎮灶崗村村民老黃,在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的一家企業上班,不久前剛剛申請了一套保障房。想到能在城裡扎根落戶,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沒有產業支撐,城市容易變成‘空城’‘睡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堅持走產城深度融合之路。”市領導向記者透露,高安通過科學規劃,已形成了工業園區、現代物流園區、建筑陶瓷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多個承載平台。這些園區基地猶如眾星捧月,緊緊圍繞在中心城區周邊,成為聚集人口、解決就業的有力支撐。

記者了解到,讓老黃高興不已的,不僅是有工作、有住房﹔更重要的是,高安在園區重點建設商場等商業服務設施、學校等教育設施、醫院等醫療設施以及公園等生活娛樂設施,實現工作生活均在園區,足不出園就能享受到與城區一樣的社會服務。

有了園區“梧桐樹”,還得請來企業“金鳳凰”。高安深入實施“項目為王”戰略,按照“產業集聚、產業升級、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引進一批鏈條型、龍頭型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園區,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總投資152億元的38個市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建設﹔5月,總投資122億元、佔地面積約2000畝的新材料高新產業園首期項目竣工,二期項目開工﹔6月,高安潤達國際城舉行奠基儀式,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高安的全新地標……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陸續開工,高安正努力將園區打造成省級產城融合示范區。(李莉 記者 張 晨)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