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9日07:36 來源:江西日報
在鷹潭,有一項工作令人耳目一新。那就是經鷹潭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糧食局、鷹潭農商銀行研究決定,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派駐駐村金融干部推進“黨建+金融服務”促進鄉村振興工作。
從今年12月底開始,鷹潭各鄉(鎮)將根據發展現狀,挑選2個及以上合作基礎和條件較好的村(社區)開展先行試點,鷹潭農商銀行將精心選派人員,成為首批駐村金融干部。此后陸續在全市范圍推廣。
鷹潭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先境說:“派駐駐村金融干部,能夠更好地服務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鷹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三專服務”: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釋放出農業農村對金融的巨大需求。鄉村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離不開金融專業人士的幫助。
當前,農村地區金融需求普遍存在碎片化、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為補齊農村金融短板,鷹潭市委組織部、市農糧局、鷹潭農商銀行將共同選派綜合素質較高、熟悉農業農村工作及金融業務的黨員干部,下派至各村(社區),充實干部隊伍力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商銀行資金資源和駐村金融干部人才優勢,幫助鄉村能人、大學生創業,全力支持基層黨組織建設及農業農村發展,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鄉村。
為普及金融惠農知識,農商銀行還將在相關村委會,設置“金融宣傳專欄”,重點宣傳農業農村政策、金融業務知識、致富創收典型案例等內容,由駐村金融干部定期更新金融信息。
同時,提供專業金融服務,貢獻普惠金融力量。通過黨建引領,增強服務能力,破解資金難題,落實惠農舉措,切實提升當地農戶的金融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金融服務與農村基層黨建深度融合,引導金融資源更好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使得普惠金融在鄉村落地見效。
“三個結合”:“黨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
金融服務如何走進當地老百姓“心坎”裡?鷹潭給出的答案,是將駐村金融干部“黨建+金融服務”工作與城鄉融合、鄉村治理、農業農村改革等緊密聯系起來,用“黨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
——與城鄉融合相結合。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信用評價體系,暢通農村資源變資金的渠道﹔探索開展農村產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稻谷完全成本保險等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深入推進財政惠農信貸通、百福農權貸,加強對“三農”項目金融支持,有效促進農業產業與金融服務融合,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與鄉村治理相結合。通過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營造和諧安定有序的鄉村社會環境作出積極貢獻。積極參與農村金融安全區建設,做好農村征信體系和農戶信用檔案庫建設,配合當地政府推動創建“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穩妥推進“信用鄉村”農戶貸款模式,共同構建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信用激勵約束機制。
——與農業農村改革相結合。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兩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等工作,積極探索創新土地經營權反擔保、組合擔保、“農地+農戶+合作社”、城鄉助農信貸通、保險增信等擔保和服務模式,支持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集約化管理。
“三種參與”:拓寬金融服務“三農”的廣度和深度
金融干部入駐村部,與村“兩委”干部一道在村工作、吃住在村,金融服務入駐便民服務中心……鷹潭推動“黨建+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著眼點就在於金融干部融入農村,不斷拓寬金融服務“三農”的廣度和深度。
鷹潭要求駐村金融干部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產業發展、金融信用評級工作。以“黨建+駐村金融干部”為紐帶,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農戶評級授信工作,積極對接各類資源,促進鄉村振興﹔圍繞糧食、生豬、果蔬、水產、中藥材、食用菌六大產業提升發展,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大力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融入村規民約,讓村干部參與金融評級工作中,對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新型農業主體、農戶進行批量評定資信、批量授信。
鷹潭市委組織部負責同志說:“要把派駐駐村金融干部推進‘黨建+金融服務’,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全面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優先發展農村農業,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張劍波 記者 林 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