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鄉村 引客富民 余干“從無到有” 發展全域旅游

2020年12月21日16:52  來源:江西日報
 

■策 劃:李新科 李 穎 尹曉軍

■本期執行:朱 華 徐黎明

■攝 像:胡國波 章華文 趙 影

■主持人:余干縣電視台 朱瑋鍇

■嘉賓:

曹國新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德亮 余干縣楊埠鎮黨委書記

蔡美芳 余干縣文廣新旅局副局長

唐小雲 江西漫大媽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

盧龍嬌 余干縣楊埠鎮湯源村婦女主任

以前,提到鄱陽湖區的余干,人們總是會想到貧困縣、農業縣。如今,余干不但成功脫貧摘帽,還在旅游產業發展上有聲有色,讓人刮目相看。

近年來,余干縣提出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發展目標,瞄准全域旅游蓄勢發力,立足生態優勢,盤活旅游資源,緊抓景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旅游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由小做大、由弱變強。

目前,全縣已建成2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3A級景區, 2個省級旅游風情小鎮,2個省4A級鄉村旅游點,31個省3A級鄉村旅游點,以及數十個大型農家樂項目,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康山大堤賞江豚,鄱陽湖畔觀候鳥,大明湖邊逛花海,農家樂裡品美食,秀美鄉村休閑游,如今已經成為很多游客到余干來的必玩項目。

民聲之交響樂

從零開始 駛入旅游發展快車道

【畫外音】在余干縣康山墾殖場沙湖,成群結隊的白鶴,或亭亭玉立,或翩翩起舞,遠處一群攝影愛好者正扛著“長槍短炮”拍攝白鶴的曼妙身姿。在不遠處的康山大堤江豚灣,不少游客慕名而來等候在這裡,希望能一睹江豚的風採。在當地農民開辦的農家樂裡,游客們品嘗著余干辣椒炒肉、余干豆腐、紅燒甲魚等地道農家菜,大呼過癮。

主持人:作為人們印象中的傳統湖區農業縣,余干縣為什麼會確立重點發展旅游業、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思路?

蔡美芳:我們都知道,余干是一座伴湖而生的千年古邑,是一座崇文尚義的忠義名城,是一個花開成海的夢裡水鄉,也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之鄉。然而,在2017年之前,余干縣豐富的旅游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是一個“旅游空白區”。最近幾年,隨著鄱陽湖生態保護工作加強和禁漁政策的推行,作為湖區傳統農業縣,余干縣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而利用現有資源發展旅游業就成為必由之路。

曹國新:旅游產業是綜合解決城鄉風貌、基礎設施、地方形象、本地就業與消費的綜合抓手,對地方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余干縣位於鄱陽湖畔、大南昌都市圈,秀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便捷的交通區位等都是發展旅游業的巨大寶藏,具備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基礎。余干是身在金山,手捧金飯碗,要打的是湖光山色資源牌,要發展的是生態旅游產業。

主持人:余干旅游產業基礎薄弱,這些年如何“從零開始”加快發展?

蔡美芳:旅游產業發展要從無到有,必須突出重點,不能面面俱到。余干縣委、縣政府確立了“三湖四線”總體布局,三湖指的是鄱陽湖、大明湖和琵琶湖,四線指的是鄱陽湖大道、余黃一級公路、昌萬公路、朱宋線。隻有先把整體框架搭起來,把產業龍頭昂起來,才能從點到線再到面,推動全縣的旅游產業大發展。

旅游產業要想實現彎道超車,必須找准定位和突破口,打造核心旅游線路。余干縣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在鄱陽湖沿岸,近年來,余干縣陸續引進了一批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前來投資,計劃投資近百億元,建設15個旅游重點項目,打造一條長100公裡的鄱陽湖最美旅游環線,其中包括忠義文化園、田園鄱陽湖、大明花海、江豚灣等特色景點。

互為依托 發展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畫外音】走進余干縣楊埠鎮湯源村,綠樹成蔭,風景如畫,一棟棟充滿情調的民居讓人心曠神怡。而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隨處可見破敗的空心房。通過秀美鄉村建設,湯源村的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成為當地一個有名的鄉村旅游點。近年來,楊埠鎮以建設“文旅小鎮、美麗楊埠”新農村為目標,先后建成了塔尾、湯源、箬源、河埠老街等美麗鄉村示范點,實現貧困戶脫貧增收、鄉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和旅游產業有模樣的多贏效果。

主持人:除了沿湖的精品旅游線路,余干的鄉村游近年來也成為一大亮點,楊埠鎮便是其中的先行者。這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呢?

董德亮:楊埠鎮位於縣城與黃金埠鎮之間,搞農業資源不足,搞工業基礎薄弱,以前發展相對落后。2016年之后,我們通過到浙江等地學習,發現當地很多地方也缺乏旅游資源,但是通過無中生有、移花接木,鄉村旅游搞得有聲有色。這些年,我們努力更新干部觀念,確立全力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鄉鎮經濟轉型的思路。

搞鄉村旅游,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從哪裡來,而秀美鄉村建設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通過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我們每年打造一個秀美鄉村點,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條鄉村旅游環線。在秀美鄉村建設中,我們注重集約使用資金,不搞千篇一律的形象工程,而是根據每個村庄的特色,利用現有資源打造風景各異、古香古色、生態優美的鄉村旅游點。

主持人:發展鄉村旅游和秀美鄉村建設相結合是楊埠鎮的特點,這一模式有什麼好處?

董德亮:秀美鄉村建設容易管理難,隻有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如果沒有秀美鄉村建設帶來的人居環境改變,鄉村旅游就沒有依托和基礎﹔而如果沒有旅游帶來的人氣,秀美鄉村也不能解決后期管理的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想方設法把兩者結合起來做,從而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余干縣去年成功脫貧摘帽。那麼發展鄉村旅游,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哪些推動作用呢?

曹國新:旅游業是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富民產業,能夠帶動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帶動百姓致富。國內已經有很多案例,讓貧困戶就地吃上旅游飯,是脫貧致富的好路徑。通過發展全域旅游,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有利於做旺農村人氣,有利於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助推全民創業和貧困戶增收,對鄉村振興來說意義重大,具有不可估量的綜合效益。

盧龍嬌:以前我和丈夫一直在杭州一家服裝廠務工,過著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14年,公公得了尿毒症,原本安穩的小家庭一夜之間變成了貧困戶。我也隻好放棄外出務工,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幸運的是,這幾年,正好趕上湯源村搞秀美鄉村建設,我們村的環境和面貌大變樣,以前的舊房、危房、空心房如今變成了特色民居,村裡成了小花園,游客絡繹不絕。上饒三清女子文學社還在村裡駐點,辦了一個庄園書屋和民宿,我被聘用為管理員,同時還擔任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員,每月固定收入有3000多元。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好政策,多虧了秀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現在我家不但脫了貧,我還成了村裡的婦女主任,家庭事業兩不誤,日子比以前在外務工時過得還舒暢。

主持人: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近年來余干農村地區還有哪些可喜的變化?

蔡美芳:余干縣提出要打造南昌市民休閑的后花園,依托主干道沿線的鄉村旅游示范點,引導湖區的鄉村重點做活“水”文章,引導山區的鄉村做活“山”文章,打造一批“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景點,除了楊埠鎮外,鄉村旅游點如今已經遍布余干全縣。瑞洪鎮東源村、黃金埠鎮胡家洲村等也已成為鄉村旅游特色村﹔縣城郊區的玉亭鎮冕山村,農家樂數量已達數十家﹔白馬橋鄉高塘村游樂園,每到周末都會成為親子游玩的快樂天堂。

轉型升級 讓旅游成為富民產業

【畫外音】楊埠鎮河埠老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沿街商鋪數十家,每到周末這裡就成為附近地區的黃蠟石交易集散地。最近,經過精心改造、修舊如舊,這條老街的面貌讓人耳目一新。而在老街附近,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精心建設。今年,當地引進專業旅游企業,投入3000萬元對老街及周邊進行統一改造提升。

主持人:現在各地都在發展鄉村旅游,但是真正打響的鄉村旅游品牌並不多。楊埠鎮打算怎樣做出特色,吸引更多旅游人氣?

董德亮:基層政府缺乏旅游行業資源和相應管理能力,如果單純依靠村民自我管理,單打獨斗沒有規模,觀念不行跟不上市場,亟須先進的理念來引導。因此,政府不能大包大攬,一定要交給專業機構和企業來做,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良性循環。

楊埠鎮通過這幾年的建設,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秀美鄉村初見成效,正是有這些基礎,才能吸引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駐。我們政府要自覺做好服務,給企業當幫手。現在我們已將老街和湯源村整體打包,未來每年秀美鄉村改造一個點,鄉村旅游就增加一個點,力爭全鎮鄉村旅游統一運營、整體打造。

唐小雲:河埠老街是余干最有底蘊的老街,光靠這條老街搞文旅,吸引力還不夠,必須提供更豐富的文旅產品及多樣化的業態,才能增加游客的停留時間。我們想結合河埠老街的老糧站,深化周邊產業鏈,打造成知青年代特色文旅小鎮,再串聯附近的鄉村旅游點,通過改造民居、引進知名民宿品牌,讓游客在楊埠住得舒心、玩得開心、吃得放心。同時,也能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動當地老百姓參與進來,致富奔小康。

主持人:余干縣發展旅游產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曹國新:余干的旅游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期,充滿蓬勃活力。下一步,建議打好鄱陽湖生態牌,做好生態旅游、鄉村旅游轉型升級,在景區建設、旅游消費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蔡美芳:我們要繼續完善旅游線路,打造特色景區。投資7億多元的琵琶湖濕地公園元旦之后就可以開放,余干又多了一個文化旅游新地標﹔大明花海的熊貓館明年就能建成,這是我們繼江豚之后迎來的又一個國寶動物﹔隨著河埠老街等鄉村旅游項目明年改造完成,余干的旅游亮點會越來越多。未來,我們要積極引導旅行社,依托省城和周邊城市的客源地,打造余干兩日游和鄉村旅游休閑游,歡迎大家多來余干,賞花、觀鳥、品嘗美食,體驗夢裡鄉村!

(責編:帥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