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福州電 (記者許雪毅、劉英倫)來自台灣高雄的李詩維,以“窯火匠心”為題,和大家分享她對福建德化現代柴燒陶瓷技藝的認識。她期待德化好好利用傳統優秀陶瓷文化,發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現代柴燒工藝文化之路。
李詩維是在近日舉辦的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學術研討會上說這番話的。她的頭銜是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副教授,這是她10月剛獲得的新身份。
李詩維把自己對柴燒陶瓷的痴迷形容為“對火的著迷”。10年前她在高雄中山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曾跟隨老師走訪台灣多個陶瓷大師工作室。她看到匠人守在高溫窯爐旁辛勞工作,有時會因煙囪倒灌風而被一把火燒掉眉毛和頭發。“明明那麼辛勞,他們卻甘之如飴,這種執著打動了我。”她說。
在台灣陶瓷重鎮鶯歌,李詩維親手完成了裝窯、封窯、燒窯和出窯的全過程。2015年,她辭去在台灣的工作,來到北京,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工藝美術博士學位。她說:“我對中國傳統陶瓷非常向往,我的人生一定要有一段時間來到大陸。”
如今,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任教,39歲的李詩維對當地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注意到,近年來在“復興傳統工藝文化”的理念衍生下,德化大力推廣和扶持柴燒陶瓷工藝,石鼓、仙境兩個村出現不少柴燒工作室,並借此形成了快速成長的柴燒陶瓷產業鏈。“這種傳統應該保留下來,因為這是德化長期積累形成的地域陶瓷文化。”
德化陶瓷博物館館長鄭炯鑫認為,“德化完備的陶瓷產業鏈和台灣前沿的設計理念可以有機結合,創造出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