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合璧情誼真摯

——傅抱石《大滌草堂圖》賞析

2020年12月25日11:02  來源:江西日報
 

“識人之慧眼,助人之巨力”。正是由於在上世紀30年代初,經徐悲鴻先生的極力推薦和幫助,29歲的傅抱石於1933年秋被選送留學日本深造,並最終成為中國著名的一代國畫大師。

《傅抱石作品選》郵票第三枚的圖案,採用的是傅抱石於1942年創作的畫作《大滌草堂圖》(見上圖)。該畫取材於明末清初畫家石濤《寄八大山人信》中所寫的請八大山人繪《大滌草堂圖》之事而創作。畫面以大樹為主體,頂天立地的樗木,既增畫面之氣,又是作者崇敬的藝術偉人石濤的象征。大樹造型偉岸,枝葉繁茂,墨彩交融。草堂畫得工整細微,石濤小像則奇古脫俗,細筆勾寫,創造出深沉曠遠之境,與山石形成粗細、疏密、動靜的對比趣味。

作者在畫上題跋“大滌草堂圖。石濤上人晚歲構草堂於廣陵,致書南昌八大山人求畫大滌堂圖。有雲:平坡之上,樗散數株,閣中一老叟,此即大滌子大滌草堂也。又雲:請勿書和尚,濟有發有冠之人也。聞原札藏臨川李氏,后展(輾)轉流歸異域。余生也晚,不獲睹矣。今經營此幀,聊記長想爾。民國三十一年春制於重慶西郊,傅抱石”,並鈐“抱石長年”白文方形印,畫作右下鈐“抱石齋”朱文方印。

《大滌草堂圖》畫成后,於1942年9月在“傅抱石壬午畫展”上首次展出。1942年秋,南洋歸國不久的徐悲鴻看到了傅抱石即將展陳的系列新作,大為贊賞,欣然為《大滌草堂圖》題“元氣淋漓,真宰上訴”八個大字,並用小筆題款“八大山人大滌草堂圖未見於世,吾知其必難有加乎此也。悲鴻歡喜贊嘆題,壬午之秋”,鈐印“東海王孫”白文印。徐悲鴻引用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之句,化用“倉頡作字、天雨粟”的典故,形容圖畫筆墨之飽滿酣暢。

這幅由傅抱石作畫、徐悲鴻題字的《大滌草堂圖》可謂字畫合璧,交相輝映,體現了傅抱石、徐悲鴻兩位大師惺惺相惜之誼,也成就了近現代繪畫創作史上關於提攜友愛的一段佳話。

12月1日,在中國嘉德舉辦的“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專場”上,傅抱石此作《大滌草堂圖》最終以1.38億元人民幣成交。(鄒小亮)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