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映紅朝陽路

——宜春市關工委創新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紀實

2020年12月27日08:55  來源:江西日報
 

在宜春,有這麼一個組織,以退休老同志為主體,像一面旗幟,引領著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到關愛青少年工作中來﹔像一個磁場,聚集著各部門的能量。這個組織就是宜春市關工委。2020年,宜春市關工委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制定好規劃 走求真務實創新路

“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不能光憑熱情,還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宜春市關工委主任任桃英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關工委面臨著有機構沒隊伍、有熱情缺辦法、有工作沒品牌、有資源沒整合等問題。2018年6月,宜春市關工委新領導班子組建后,經過大量的調研,制定了中心城區“一三五十百千”五年工作規劃,即設立一個關愛基金,創建文化、科普、農耕三大基地,依托鄭谷草堂舉辦五期夏令營,開展十次“三旗飄飄”公益行動,舉辦一百場報告會,幫扶一千名青少年。

“我是宜春市‘三旗飄飄’公益行動志願者,我宣誓……”每次活動都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活動開始前黨員、共青團員、少先隊員面對黨旗、團旗、少先隊旗庄嚴宣誓。近三年來,宜春市關工委帶動了十個縣(市、區)和市直屬單位開展了80場“三旗飄飄”公益活動,參與的青少年達3萬人次。“三旗飄飄”公益行動已成為宜春關工委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不但在品牌活動上創新,宜春市關工委還在全省率先組建了“一委兩團(關工委、關愛報告團及心理輔導團)”工作構架。借助外腦作用,聘任在當地有影響有名望的專家、學者、教授組成關愛報告團,共舉辦宣講報告4190場,受教育的青少年達102萬人次﹔聘請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組建心理輔導團,對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今年抗疫期間,對261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輔導。

搭建好平台 聚社會力量共謀作為

2020年4月29日,宜春市關工委關愛基金會成立,市關工委向市直部門發出“一日一元捐”倡議書,干部職工積極跟進,一批宜春籍企業家慷慨解囊,各界愛心人士紛紛奉獻愛心。到8月31日,關愛基金會賬戶捐款已突破700萬元。

在宜春市關工委的帶動下,各縣(市、區)關工委紛紛動員各方力量,通過社會捐助和“一對一”幫扶等措施,助學獎優把點滴愛心匯聚成關心下一代的大愛。

“6·6”愛眼日活動、“9·20”全國愛牙日活動、“假日課堂”、“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訂制“防疫健康包”,與社會力量聯合對學校和幼兒園開展消殺工作……2018年6月至今,宜春市關工委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關愛青少年活動,總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

通過廣泛開展活動,關工委組織青少年參與社會活動的號召力、組織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不斷提高。如今,越來越多單位、企業和個人主動加入關工委隊伍,微愛公益、藍天救援等社會組織也紛紛建立了關工委,形成了上下聯動、全社會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圍。

砥礪初心 用真情做好關愛事業

“關工委對我不但予以學費上的資助,還處處給我關心愛護,去年暑假還讓我參加了鄭谷草堂詩詞夏令營,長了不少見識。”羅曉涵是宜春中學高一學生,父親因粉碎性骨折喪失勞動力,姐姐在上大學,全家僅靠母親打工收入維持生活,家庭貧困。宜春市關工委掌握此情況后,立即對其開展“一對一”幫扶工作,積極幫助他走出生活困境。

近三年來,宜春市關工委系統“一對一”幫扶幫教青少年22369人,籌措幫扶幫教資金1625萬元。對家庭貧困學生開展幫扶幫教,建檔立卡、跟蹤問效,暑期期間專門召開座談會,動員社會愛心人士共同開展多元化的關愛行動。

此外,宜春市關工委還充分發揮全市18955名“五老”的優勢和作用,利用青少年活動中心、留守兒童之家、假日課堂地等陣地,開展青少年法制講座2177場,受教育的青少年達67萬人次﹔組織“五老”對網吧開展巡查,呵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晚霞尚滿天,朝陽正托起”。一項項得力舉措、一次次關愛活動、一個個華發身影,宜春市關工委用正能量護航青少年成長,照亮孩子們前行道路。(記者 李 芳)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