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1月1日電(崔佳、周小平)1日上午10點,重慶、成都兩地同時發出2021年中歐班列(成渝)號第一趟列車。滿載電子產品、機械零件、智能家電的兩列中歐班列帶著新年的新氣象,一路向西駛往歐洲的德國杜伊斯堡和波蘭羅茲。這是國鐵集團首次批准成渝兩地統一品牌,並使用統一名稱開展品牌宣傳推廣。
新突破帶來新合作 兩地攜手共建“中歐班列(成渝)號”
據了解,2020年,成渝兩地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近5000列,歷年累計開行量達14000列,佔全國開行總量40%以上,為全國提供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目前,兩地採用“樞紐集散+干線直達+多式聯運”模式,可覆蓋歐洲全域,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把我國內陸腹地與歐洲中心腹地緊密地串聯起來。形成輻射歐亞、串聯東盟、多向互聯的國際流通體系,構建起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高效大通道。
“成渝兩地合作共建中歐班列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支撐。”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合力推進中歐班列(成渝)號建設,統籌優化去回程線路和運力資源,全力形成“統一發展、提質增效、創新融合”新格局,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面向歐洲的橋頭堡。同時,成都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杜進有表示,兩地開展中歐班列深度合作將有利於中歐班列(成渝)號優化線路運行、提升運營時效和提高整體服務水平,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更好發揮國際樞紐通道的規模效應和對產業、貿易的集成帶動效應,推動兩地從內陸腹地向門戶樞紐和開放高地加快轉變。
據悉,2020年11月,重慶市與四川省、成都市就中歐班列共商共建共享達成一致意見,形成近、中、遠“三步走”合作目標,將依托成渝佔全國中歐班列40%的份額優勢,在統一品牌、定價機制、整合資源、提升服務、降低成本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12月,國鐵集團正式復函重慶、成都兩地政府,支持成渝兩地中歐班列合作發展,即同意支持成渝兩地使用統一名稱“中歐班列(成渝)號”開展品牌宣傳推廣,自2021年1月起,國鐵集團將以成渝兩地合計開行數發布相關指標數據,並支持兩地政府與國鐵集團共建聯席會議機制。
新機遇引出新發展 合力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目前,成渝兩地中歐班列合作的近期目標‘統一品牌、整合數據、協同機制’已達成。下一步,將進一步按照近、中、遠‘三步走’發展思路,繼續推進在統一訂艙、提高服務、降低成本、探索標准、合資經營等方面穩步開展全面合作。”巴川江稱,目前,全國已有超過60個城市開通了中歐班列,中歐班列(成渝)號運行綜合競爭力持續名列前茅,特別是與本地外向型產業的結合度尤為密切,滿足了成渝兩地電子信息、汽車整車、智能家電、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產業、大數據、家電生產、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高端交通裝備等產業對高效、優質國際供應鏈的精准需求。成渝兩地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相繼招引博世、保時捷、寶馬、盒馬、達能、LG、康佳、玉湖等百億級分撥中心項目落地,2020年帶動進出口貿易額超3000億元。
2020年4月,100輛東風風光ix5搭乘中歐班列駛向德國,這批“重慶造”乘用車完成了首次以“專列”形式批量出口德國的旅程,運輸時效由以前海運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縮短至現在的10余天。“中歐班列拉近了重慶與世界的距離,也拉近了我們與‘一帶一路’全球貿易伙伴及全球用戶的距離。”重慶東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說。
唱響“雙城記”、暢通“雙循環”,中歐班列(成渝)號將沿著“一帶一路”方向攜手同行,開啟“十四五”新征程,合力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引領中歐班列行業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去程班列把大批“中國造”商品送達歐洲,返程班列則載回大量進口商品,促進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經貿合作,優化和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為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引入動能源泉,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建設,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面向歐洲的橋頭堡和歐洲投資中國西部的首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