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史拂塵更留芳

2021年01月22日09:51  來源:江西日報
 

《藝史芳塵——江右近現代書畫珍品展》近日在江西師范大學青山湖校區美術館展出。展出的書畫家不僅有早為人熟知的李瑞清、陳師曾等一代大家,更有當年曾出入翰林、名重一時,如今卻被人淡忘的朱益藩、趙世駿、劉未林、謝遠涵等書界學界名流,以及身負一技之長,蜚聲海上畫壇的汪琨、洪庶安、黃曉汀等職業畫家。他們留下的翰墨,都屬於傳統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珍重和再認識。

這次展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一說。

這類將目光越過“江西十老”、走向晚清的書畫展,在江西並不多見。因此,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此次展覽,是一種美術視角下的文化自覺,是不斷深入傳統、理解傳統的一次有益策展。大家都知道,2007年,江西畫壇出現了“十老”概念。當年,民間一家藝術機構的一次展覽,整體推出了江西已故的十位老畫家,如黃秋園、陶博吾、彭友善、楊石朗、梁邦楚等,這體現了當時江西藝術界對於上一輩畫家的尊敬,也是藝術領域的一次文化自覺行動。但是,十余年過去了,我們恐怕不能僅僅停留在“十老”這個坎上,還應更深情地回望更深的傳統。

回望美術傳統,當然需要一定的條件。古代字畫在博物館層面來講,一般而言都是一個展覽大項。但多年來,由於某些條件的限制,我們的省級及部分市級博物館,在江西古代先賢翰墨方面梳理、展示的功夫下得極少。此次以“江右近現代書畫”為主題的展覽,某種意義上填補了部分公立博物館的一些不足。之所以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能舉辦這樣的展覽,這與該院學術研究是分不開的。該院呂作用博士研究晚清民國時期江西籍文人書畫家的專著《藝史芳塵》在本次展覽首發,為展覽提供了強有力的學術支持。

有了學術支持,還要有藏品的支持。此次展覽得益於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團結了一個南昌古字畫交流群“豫章過眼”成員,這些古字畫藏家們,在極短的時間拿出自家珍藏,都是本著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古字畫在博物館是要做特殊保管和展陳的。一件古字畫往往都留存了上百年以上,紙等材質容易發脆,每一次展開、懸挂,都存在著不小的破損風險。因此,此次展覽,民間藏家也做出了貢獻。

拂去塵埃,藝史留芳。晚清進士、工筆花鳥大家范金鏞,“同光體”詩派的代表陳三立及其兒子——首倡“文人畫”的陳師曾,與翁方綱齊名的金石名家、書法大家趙世駿,一代教育大家、民國五大書法流派宗主之一的李瑞清……他們留下的珍貴翰墨,也代表著從江西走出去的大家為藝術史做出過應有貢獻。(陳米歐)

(責編:羅娜、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