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這樣煉成的

——瑞昌市黃金鄉邁出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

2021年01月25日07:13  來源:江西日報
 

越是真金,越不怕火煉。

2020年,面對嚴峻的疫情、汛情,瑞昌市黃金鄉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打造工業強鄉,建設邊貿重鎮,共創和諧黃金”發展目標,以趕考的心態、趕路的姿態、趕超的狀態,戰勝重重困難,收獲累累碩果。

亮閃閃的獎牌,是汗水澆灌的果實﹔沉甸甸的榮譽,是勠力同心的褒獎。一年來,黃金鄉獲得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疫情防控先進集體、九江市抗洪救災先進集體等榮譽,連續四年榮獲瑞昌市目標管理考評綜合先進單位,激勵著黃金鄉干部群眾自我加壓、砥礪奮進,奮力邁出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

堅守一線、筑牢防線,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黃金鄉地處贛鄂邊界,緊鄰湖北省陽新縣、武穴市等地,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前沿陣地。處在一線就要沖在一線,黃金鄉黨委火速動員各支部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除夕夜便深入村組一線,傳達上級指令、通報防控形勢、宣傳防護知識,對7條贛鄂通道設卡把守,一面面黨旗在贛鄂邊界高高飄揚,一支支隊伍筑起“銅牆鐵壁”,守住了江西西北大門安全。

非常時期要有非常舉措。該鄉採取“五個一”包保機制,對464名湖北返鄉人員進行全程跟蹤、重點關注、密切監測。全體鄉村干部不顧個人安危,堅持24小時值守,連續兩個月吃住在鄉裡,堅守在基層,奮戰在一線。在全鄉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轄內未出現1例確診或疑似病例。

疫情阻斷了交通,卻阻不斷濃濃的“兄弟情”。黃金鄉黨委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想方設法為湖北省陽新縣楓林鎮採購2萬隻口罩,以解燃眉之急。同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通生活用品綠色通道,緩解了當地近千戶村民的生活難題。積極扶持鄉屬企業復工復產,為寶武鋼鐵集團提供優質原材料,為鄂城鋼鐵穩定生產作出了積極貢獻,展現了山水相連、贛鄂一家的兄弟情誼。

齊心協力、精准發力,

打好防汛救災保衛戰

長江下巢湖段位於黃金鄉境內,是瑞昌防汛抗洪最薄弱堤段。面對異常嚴峻的防汛形勢,黃金鄉堅持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干群同心、合力攻堅,打好了防汛救災保衛戰。防汛期間,全鄉累計發動黨員干部、基干民兵和干部職工500余人次,出動工程車輛50余輛,累計運送砂石1000余立方米,裝填黏土3000余立方米,灌裝沙包4萬余個,在防汛搶險的戰場上再次展現了“黃金速度”。

2020年7月10日下午4時,長江下巢湖段水位距離閘口最低處不足30厘米,且仍在快速上漲,形勢異常嚴峻。鄉黨委、政府克服路面差、光線暗、物料少、雨勢大等困難,1小時內火速調集100余名鄉村干部和20余台機械設備奔赴搶險一線,全力參與大堤搶險工作。經過14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搶險隊員在兩個最危險的閘口筑起了高1.6米的子堤。

水位還在上漲。7月11日上午8時,這支隊伍僅僅休整2個小時,再次沖鋒在防汛搶險的最前線,對下巢湖大堤進行全面加固,僅用16個小時筑起了長1.8公裡、高1米的子堤,提前48個小時完成上級下達的搶險任務,為防汛救災工作搶得先機。

轉移遲一秒,危險就多一分。汛情給毗鄰下巢湖的社區群眾及企業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為此,鄉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做好緊急轉移工作,短短12個小時,轄區內259戶518名村民,以及4家企業110名員工全部安全轉移到安置點,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鼓足干勁、鉚足拼勁,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

黃金鄉牢固樹立“項目為王、品質為上”的理念,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壓艙石”。2020年4月8日,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瑞昌項目開工,實現了央企落戶黃金鄉零的突破。作為瑞昌市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這個計劃總投資60億元的項目,將為瑞昌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稅收5億元,可解決500余人就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扭轉礦業經濟一枝獨大的產業格局,黃金鄉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實現產業結構多元化。五年來,該鄉累計引進項目13個,總投資額達170億元,其中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3個﹔2020年新引進項目2個,簽約資金37.3億元。中建材新材料、鯨牛水陸兩棲氣墊船、瑞康電子科技等一批創新型、環保型、科技型項目落戶,為鄉域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揚子江船業集團注冊的瑞揚船舶貿易公司完成外貿出口2567萬美元,為瑞昌市外貿出口穩定增長作出了貢獻。

要把企業“扶上馬”更要“送一程”。疫情期間,該鄉派出40名聯絡員採取“一對一”“一對多”機制,對企業進行定向幫扶,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全面落實“兩免一補”及稅收、金融、社保、用工、用電、用房等惠企紓困政策,讓企業輕裝上陣。

勇於摸索、敢於探索,打好鄉村振興持久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仗。為此,黃金鄉高標准規劃,高水平建設,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春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夏有荷葉連連,亭亭玉立﹔秋有稻浪滾滾,清香四溢﹔冬有雪花翩翩,銀裝素裹,一幅美麗畫卷正在黃金大地徐徐展開。

黃金鄉作為住建部2017年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試點鄉鎮,較早在全國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循環處理模式,累計投入資金350萬元,先后建成垃圾處理陽光堆肥房、農村生活垃圾機械制肥處理站,並率先在全省建立3家“垃圾兌換銀行”﹔試點成功后,在全鄉全面鋪開,實現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全覆蓋﹔在垃圾分類減量化、垃圾處理終端、人居環境改善、長效管護機制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國一百余批近千人次前來考察學習。

該鄉礦產資源豐富,上世紀90年代末,礦山經濟的發展對青山綠水造成了破壞。近年來,該鄉積極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先后整合資金6300萬元,關停10家礦山企業,並進行全面恢復治理,治理面積達1060畝,山林重現綠意,生態又如往昔。

魚面,作為黃金鄉的特色農產品,近幾年知名度不斷提升。該鄉通過“支部+龍頭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將魚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脫貧攻堅致富產業。該鄉按照“一鄉一園”總體發展思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千畝中藥材種植基地、300畝稻蝦種養基地、200畝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和秀珍菇種植基地粗具規模,被認定為九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打好基本民生升級戰

抓民生,就是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民生,就是保住人民最迫切最急需最強烈的幸福問題。黃金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016年以來,該鄉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緊盯“戶脫貧、人增收”目標,實現全鄉8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戶,發放補助資金24.1萬元。累計資助學生300人次、共100余萬元。開通“一對一”就業服務直通車,實現園區企業就近介紹一批、公益性崗位托底一批、龍頭企業務工就業一批,有效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44戶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戶,入股金絲惠民食品加工廠,每戶年分紅4000余元。

民生連著民心。該鄉投資近900萬元的江聯至491道路全面完成,徹底結束下巢湖村群眾到鄉裡辦事繞行碼頭鎮的歷史,縮短路程15公裡﹔投資近200萬元的前程村群眾至界首村白羊山道路加速推進,項目建成后將告別前程村群眾到黃金集鎮繞行夏畈鎮南林村的歷史,縮短路程近4公裡,極大方便群眾辦事、學生上學﹔開辦愛心免費午餐,黃金中心小學180名學生吃上了營養餐……五年來,該鄉累計投入資金3000萬元,辦好了100余件民生實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奮斗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黃金鄉黨委、政府將緊緊圍繞“實干創新、五大升級、美好瑞昌”發展思路,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苦干精神,加快“打造工業強鄉、建設邊貿重鎮、共創和諧黃金”步伐,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鄧光榮 彭堯寅 葉鈺琦)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