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圖》見古人雅趣

2021年01月29日17:48  來源:江西日報
 

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並稱為“四君子”,與鬆、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歷代詠梅畫梅者層出不窮,留下了大量歌頌梅花的詩詞書畫。明代畫家王諤的《踏雪尋梅圖》(如下圖),描繪了主人於寒冬之際,在深山尋梅的場景。

“踏雪尋梅”的故事講的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孟浩然與王維同作梅花詩,總感覺王維的詠梅詩句勝自己一籌,於是向王維請教。王維說:“萬千字詞任其用,詩之精靈在四周。”孟浩然聽后深受啟發,決心到深山裡看看真正的梅花,品味其性格和氣節。於是他在寒風呼嘯、大雪紛飛之時,進山尋找梅花。明代於謙有《題孟浩然踏雪尋梅》詩曰:“滿頭風雪路欹斜,杖屨行尋賣酒家。萬裡溪山同一色,不知何處是梅花。” 明末清初學者張岱《夜航船》“天文部·雪霜”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歷代丹青名家以“踏雪尋梅”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踏雪尋梅”作品,以此表達文人雅士對這一意境的鐘愛。

王諤的《踏雪尋梅圖》,便是生動描繪了雪天深山尋梅這樣的情景:巍巍雪山,銀裝素裹,層巒疊嶂,奇峰林立,大雪覆蓋下的貞鬆勁柏挺拔蒼翠,生機勃勃。前景的兩株古梅主干粗壯,樹冠枝丫重疊,虯曲剛勁,大雪之下梅花點點,暗香疏影。一主三仆,頂風冒雪,步履維艱,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進。此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諤,字廷直,浙江奉化人,宮廷畫家,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以繪事供奉仁智殿。他一生主要學習南宋馬遠的畫法,就其畫法當屬浙派。構圖上大膽取舍剪裁,主景往往僅取山一角、水一涯,且置於一隅,讓出大塊空白以突顯主景,與主景形成虛實對比,給人玩味無盡的意趣。他畫樹石多著煙霧之態,勢如潑墨。《踏雪尋梅圖》山石棱角方硬,樹干虯曲蒼勁,山體、坡石多用大斧劈皴,構圖上接近馬遠“馬一角”特征。孝宗朱祐樘曾贊曰:“王諤今之馬遠也。”(鄭學富)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