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續寫新傳奇

2021年02月07日07:28  來源:江西日報
 

這是一片神奇光榮的沃土。80多年前,長征從這裡出發,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

這是一片續寫傳奇的熱土。面對“貧困量大、面廣、程度深、持續時間久”的市情,贛州盡銳出戰,精准施策,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為全國革命老區高質量脫貧作出示范。

使命召喚 不負厚望

贛州,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和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江西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有11個貧困縣、1023個貧困村、114.3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分別佔全省的46%、32%、40%,脫貧攻堅責任重大,使命艱巨。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貢獻、特殊的困難,讓贛南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特殊關懷:《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把贛南老區振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為贛南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動力﹔42個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傾力對口支援贛南,架起了中央和老區的“連心橋”,開啟了部委與贛南的“直通車”﹔省裡傾斜幫扶,79個省直(屬)單位定點幫扶79個貧困村,投入各類資金5.49億元、項目1144個……

感恩奮進,擔當實干。八年來,贛州把跨越時空的蘇區精神融入脫貧攻堅的各個方面,不斷從中汲取養分和力量,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通過不斷努力,贛州交上了一份擲地有聲的答卷——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市現行標准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

號角催征 攻堅克難

近年來,贛州將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精准扶貧列為全市“六大攻堅戰”之一,以“一邊倒”態勢抓脫貧。

構建超常規的支撐保障體系。把最熟悉業務、最會打硬仗、最能打硬仗的精銳力量派到脫貧一線,打通精准扶貧“最后一公裡”﹔把各類資金聚焦到脫貧攻堅上,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各級脫貧攻堅資金880.89億元。

切實抓好產業就業扶貧。贛州創新推廣產業扶貧“五個一”機制,出台產業扶貧獎補政策,按照“種養結合、長短結合”原則,通過貧困戶自主發展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結,累計覆蓋帶動26.07萬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佔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數的90.96%﹔加大就業扶貧力度,通過外出轉移就業、建設扶貧車間、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等綜合措施,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建設扶貧車間1248個,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5.3萬個。

確保“兩不愁三保障”。贛州實施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房改造工程,近300萬群眾告別了透風漏雨的土坯房﹔累計發放教育扶貧各類資助金24.59億元,資助各級各類貧困家庭學生309.29萬人次,確保貧困家庭孩子都能上學﹔構建健康扶貧“四道醫療保障線”,累計補償住院醫療費用90.85億元,惠及貧困人口186.61萬人次﹔解決546.76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

特別是去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挑戰,贛州出台《關於有效應對疫情影響穩定貧困戶收入的若干措施》《贛州市“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緊盯脫貧攻堅薄弱環節、難點問題精准發力,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因疫情帶來的返崗就業難、農產品滯銷、臨時性生活困難等問題,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穩定脫貧 助力振興

“103萬元!咱們村集體腰包鼓起來了,鄉村振興就更有信心了!”近日,贛縣區茅店鎮東田村黨支部書記成錫甜盤算完2020年村集體經濟賬目后,樂開了懷。

寧都縣青塘鎮河背村蔬菜基地,脫貧后的林金明越發勤快。去年,他通過種植大棚蔬菜賺了10萬余元,成功脫貧。在寧都,蔬菜種植戶從2019年的120余戶增加到如今的2000余戶,戶均年收入近20萬元。“有產業,才有奔頭,好日子在后頭呢!”林金明說。

冬日暖陽下,贛南鄉村處處迸發生機活力。贛州正以鞏固“兩不愁三保障”為基本,以產業就業為核心,以扶志扶智為重點,以政策兜底為保障,建立和完善長期可持續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同時,從工作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等方面,謀劃產業、就業和素質提升的項目和措施,積極探索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從光榮的歷史走來,向幸福的未來走去。贛南老區正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記者 唐燕)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