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鄉村 小鄉蝶變

——贛州市南康區太窩鄉經濟社會發展走筆

2021年02月08日07:40  來源:江西日報
 

  初春時節,筆者走訪位於贛粵產業合作區南康片區核心區域的贛州市南康區太窩鄉,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奪人眼球﹔環境整潔、風光旖旎的村庄鑲嵌沃野﹔基礎牢固、活力四射的產業發展未來可期……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畫卷,在和煦陽光的照耀下鋪陳開來。

  小鄉也有大作為。2016年3月,根據贛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太窩鄉9個村劃出6個歸贛州經開區管轄,剩下三個村戶籍人口九千多人,常住人口兩萬多人。近年來,太窩鄉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奮力拼搏、敢於爭先,以“快、精、細、實”的工作理念,脫貧攻堅、城鄉環境整治、重點項目征拆和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了快速發展。

  建設施、美環境,圩鎮舊貌換新顏

  春節臨近,不少返鄉的村民贊嘆家鄉的變化真大:新建了文化廣場、街頭巷尾鋪上了柏油路、農貿市場修整一新、污染廠棚不見了……太窩鄉好似經過一番精致“梳洗”,變得愈發清新秀麗。

  “一年一變樣,兩年換新樣。為家鄉的美麗變遷點贊!”帶著孩子在文化廣場晒太陽的朱小明說。太窩鄉文化廣場是該鄉首個廣場,佔地面積8.1畝。“以前這裡是一口水塘,環境非常差。”朱小明說。去年,該鄉對水塘進行回填,硬化鋪設成村民休閑娛樂的廣場,還配套建設了籃球場、乒乓球場等場地,成為該鄉一道亮麗的風景。

  距廣場不遠處,元嶺村朱屋組的變化同樣引人注目:昔日的污染廠棚被拆除,變成了小花園、停車場和休閑小廣場,家家戶戶的菜園圍起了竹籬笆﹔在鄰裡中心,村民聚在一起寫春聯、話家常……據太窩鄉黨委書記謝開東介紹,昔日的朱屋組有“三多”:污染廠棚多,環境“臟亂差”﹔流動人口多,管控難度大﹔信訪糾紛多,社情民意復雜。該鄉通過抓黨建壓責任、抓產業促就業、抓環境促宜居、抓治理促鄉風等四項具體措施,讓朱屋組實現了蝶變,華麗轉身為今日的“五美鄉村”。

  朱屋組的變化,折射出太窩鄉城鄉環境和圩鎮建設發生的巨變。近年來,該鄉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工作目標,拆除周邊污染廠棚14個共1.68萬平方米,盤活土地100多畝,對康唐公路沿線和圩鎮范圍內的不規范防盜網和管線全部進行整改,投入1070萬元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及周邊環境,讓圩鎮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全鄉范圍內分成農村組、企業組、圩鎮組三個工作、19個網格單元,無盲區、無死角縱深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工作,著力打造“干淨、整潔、清爽”的生產生活環境。

  兩年來,太窩鄉城鄉建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新姿,村民文明素養、人居環境得到“雙提升”,不僅為鄉域發展增添了多彩動人的元素,更讓村民共享發展紅利,過上了幸福生活。

  強產業、謀發展,凝心聚力爭一流

  產業是發展的生命線。2020年7月,珠海格力電器正式簽約落戶南康,其項目主體就在太窩鄉,這無疑給該鄉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心劑”。該鄉搶抓歷史機遇,調動一切資源,克服一切困難,創造一流效率,全力推動以格力項目為龍頭的重點項目征拆工作。

  太窩鄉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工作組,細化工作分工,進村入戶走訪和開展宣傳,做到項目實施的意義、征拆標准講清楚,讓群眾心裡明白政策,行動上積極支持征拆。工作組堅持“連續作戰、不辭辛苦、講究方法、速戰速決”,充分發揮村兩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及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率先簽訂協議,實現簽一戶、連一線、帶一片的效果。僅用10天,就完成了格力配套園區項目征拆,拆除面積15.05萬平方米,征地260畝。5天完成了境內康唐路5.1公裡長拓寬征拆任務,為重點項目用地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江西麗生緣家具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派繁忙,現代家具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讓人贊嘆。家具產業是太窩鄉的支柱產業,目前,該鄉現有家具企業368家,年產值近40億元。近兩年來,該鄉積極引導家具企業響應南康區“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戰略部署,通過“拆、轉、建”和消防環保整改,拆除“小、污、散”企業113家,目前有74家規上企業,已入駐聚集區標准廠房企業56家,注冊南康家具集體商標14家。企業數量越來越少,發展質量卻越來越高,家具產業的戰略性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

  坐擁格力項目、贛粵產業合作區(格力小鎮)等重點項目,周邊范圍內又有家居小鎮、唐江示范鎮、新能源汽車科技城,良好的區位優勢,讓太窩鄉迅速成為“香餑餑”。該鄉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做強家具產業,努力把太窩打造成為“新型工業化、商貿化和城鄉一體”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固成果、抓銜接,鄉村振興添活力

  全鄉累計減貧316戶1095人﹔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底的4358元,增長到2020年底的15938元,比全區平均值多2000多元﹔2020年8月順利通過省級脫貧攻堅普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每一串數字背后,都凝結著太窩鄉黨群一心、艱苦奮斗的汗水。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並不代表工作結束。該鄉堅決貫徹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持續動態關注已脫貧對象查找出處,做到政策應享盡享,應扶盡扶。堅持問題導向,以“9+2”“三位一體”整改等巡視巡查和脫貧攻堅普查反饋問題為抓手,對標對表抓整改,做好“兩類人群”和“六類人員”的動態關注和幫扶,實現了“十個清零”目標。採取“四包一”工作機制,即幫扶干部、包組村干部、挂村領導、鄉工作組確保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清楚、穩崗就業到位。其中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解決半勞力、弱勞力就業56人,確保了收入水平穩中有升。

  在確保高質量脫貧的基礎上,太窩鄉加快謀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該鄉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全面壓實鄉村兩級班子和鄉村兩級干部的責任,做到態度不變、決心不減、尺度不鬆。依托家具產業和蓬勃興起的物流產業和智能制造產業,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提升收入水平。因地制宜抓好以廠房出租為模式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2020年全鄉三個村實現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430.64萬元,村均收入居全區第一,解決無錢辦事難題。同時,以“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引領,弘揚社會正能量,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基層治理工作,著力打造鄉風文明。 (吳明河 張思煒 藍希龍)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