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牛文化”

2021年02月20日17:13  來源:江西日報
 

  圖①

  圖②

  圖③

  圖④

  圖⑤

  圖⑥

  圖⑦

  牛奔新征程,方寸映乾坤。今年是農歷辛丑年,俗稱牛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是祥瑞的象征和勤勞的代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郵政部門發行了多套與牛相關的郵票,方寸之間展示中國獨特的“牛文化”。筆者現將本人收藏的部分“牛票”與讀者共賞。

  生肖文化郵票上的牛。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中國郵政自1980年開始,已連續發行了42年生肖郵票。今年1月5日發行的《辛丑年》特種郵票一套2枚(圖①),圖案分別為:“奮發圖強”“牛年大吉”。郵票第一圖為雄壯有力、一往無前的奔牛形象﹔第二圖為大牛與小牛舐犢情深的溫馨畫面。1985年1月5日發行的《乙丑年》特種郵票,主圖是一頭昂首長嘯、威風凜凜的雄牛﹔1997年1月5日發行的《丁丑年》特種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為剪紙牛和寫在剪紙花燈中的隸書“牛”字﹔ 2009年1月5日發行的《己丑年》特種郵票,圖案為奔跑而來的雄牛。此外,2020年11月5日發行的2021年賀年專用郵票的第1枚“國裕家康” (圖②),郵票採用了生肖牛的概念設計,畫面為雄壯挺拔的牛。

  藝術作品郵票上的牛。在我國民間藝術作品郵票中,牛的形象更為常見:1989年9月1日發行的《當代美術作品(一)》特種郵票的第3枚,圖案為吳作人名畫《齊奮進》(圖③)﹔ 2007年3月26日發行的《李可染作品選》特種郵票的第5枚,圖案為《淺塘渡牛圖》(圖④)﹔1953年9月1日發行的《偉大的祖國——敦煌壁畫(第三組)》特種郵票的第4枚“牛車·唐”、1982年12月25日發行的《西周青銅器》特種郵票的第4枚“牛首夔龍紋鼎”和1998年9月23日發行的《賀蘭山岩畫》特種郵票的第3枚“公牛”,以上郵票圖案均展示了藝術化的牛形象。

  農耕文明郵票上的牛。農耕文明是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它體現和反映了傳統農業的思想理念、生產技術、耕作制度以及中華文明的內涵。1999年3月16日發行的《漢畫像石》特種郵票的第1枚“牛耕”(圖⑤),圖案上有兩頭正在犁地的牛,描繪了春耕場景﹔1988年5月25日發行的《敦煌壁畫(第二組)》特種郵票的第3枚“北周·農耕”,圖案描繪了農耕的場景。

  改革開放郵票上的牛。1994年12月10日發行的《經濟特區》紀念郵票的第1枚“深圳”,圖案為深圳“拓荒牛”雕塑。2018年12月18日發行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郵票的第1枚“高舉旗幟”, 2015年11月29日發行的《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特種郵票的第2枚“中國夢,牛精神”(圖⑥),2011年6月22日發行《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紀念郵票的第4枚“改革大潮”和2018年5月19日發行的《偉大歷程》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都有拓荒牛奮蹄勇進的形象。

  其他題材郵票上的牛。1981年5月5日發行的《畜牧業——牛》特種郵票一套6枚,圖案分別選自我國優良品種牛:秦川黃牛、濱湖水牛、牦牛、中國黑白花奶牛、草原紅牛、西門塔爾雜種牛﹔2015年2月4日發行的《二十四節氣》(一)郵票的第4枚“春分”(圖⑦),畫面為一牧童騎著牛。(周洪林)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