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向“新” 行穩致遠

——南昌新型材料產業邁入千億行列

2021年03月03日07:33  來源:江西日報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疫情和汛情的雙重壓力,南昌市新型材料產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36億元,同比增長7.0%。“逆勢而上”的背后,是南昌順應發展形勢、創新實干的探索和實踐

筑夢於心,圓夢於行。日前,筆者走進南昌部分新型材料企業,探尋南昌市新型材料“千億產業”的逐夢路徑。

向創新要活力蓄動能

今年春節期間,方大特鋼抓住彈簧扁鋼市場行情較好時機,實行“四班三運轉”工作制,各生產工序全力保障高效益彈簧扁鋼品種生產,日產量達歷史高位。

“去年以來,彈簧扁鋼新品生產已有近10萬噸,創效近億元。”方大特鋼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方大特鋼圍繞汽車輕量化發展趨勢,將自主研發的1800兆帕高強度汽車用彈簧扁鋼實現量產,並應用在高應力板簧、商用車懸架導向臂上,成功替代了美國進口導向臂。目前,方大特鋼的車用彈簧扁鋼國內市場佔有率處於前列。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為不斷延伸產業鏈,促進原材料工業轉型發展,南昌市工信局引導支持方大特鋼重點開發高淬透性彈簧扁鋼、汽車輕量化發展所需的厚截面彈簧扁鋼、超高強度彈簧鋼、微合金化高強度彈簧鋼,並積極推動本地配套,依托汽車產業,努力打造汽車零部件用鋼特色發展格局,推動方大特鋼成為江鈴汽車配套鋼板彈簧產品長期穩定的供應商。

南昌鋼鐵行業創新發展的同時,有色金屬行業發展也有聲有色。去年,南昌市積極打造高檔電解銅箔、高精度銅板帶、精密銅管、冷媒漆包線及相關下游產業的銅精深加工產業鏈,提高技術含量、產品附加值和回收利用比例,在細分領域培育了一批高端產品、高端品牌,南昌硬質合金、江銅耶茲銅箔、江銅龍昌精密銅管等有色金屬企業,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實現逆勢增長,為新型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向技改要效益增后勁

位於安義縣的晶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鋯系列產品科研、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去年,該公司通過技改實現產能大幅度增長,鋯產品全球市場份額增至35%。

走進晶安高科新投產的碳酸鋯智能車間,機器轟鳴作響,生產線上正在趕制海外訂單。“通過中央控制室實現智能監管,車間如有異常,系統自動報警。這個智能車間建成后,我們碳酸鋯這一單品產量從在全球佔比40%增至60%,銷量也比2019年增長10%,這得益於我們的工藝創新、設備創新。”晶安高科總經理黃桂文說。目前,企業海外訂單已排至4月份,所有車間處於滿負荷生產,每天有200噸左右的鋯產品出口。

技術改造是實現高效集約化生產的重要途徑。據了解,為鼓勵支持新型材料企業發展,在產業政策和扶持上,南昌市工信局對於企業新上和技改項目上馬、融資租賃貼息、企業技術中心設立、優秀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給予扶持和獎勵,並且專門建設了多個公共服務平台和配套設施,持續在構建新型協同創新體系上發力,集中突破一批基礎共性和核心關鍵技術,孵化了一批新型材料產業化項目。

中國(安義)智能門窗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基本完成﹔江西信達航科的航空新材料項目建成投產﹔虹鑫年產5萬噸鋁材項目建成投產﹔國內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省建工集團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基地PC構件項目投產……去年,隨著一批批新上和技改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南昌市新型材料產業后勁蓬勃有力,加速邁向了千億行列。

向集群要動力強實力

加快新型材料產業發展,實現“千億產業夢”,南昌市堅持走好“集群”發展之路。

一直以來,南昌市大力發展鋁型材、鋼結構、航空材料、多功能建筑材料和裝配式部品部件等產業,初步形成了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大影響的安義縣鋁合金塑鋼型材產業集群、進賢縣鋼結構產業集群等兩個省重點工業產業集群。

從兩個產業集群產業鏈來看,安義縣鋁型材產業圍繞鋁合金型材、塑料型材、不鏽鋼、整體門窗系統和裝飾板材五大主導產品,培育了錦鵬鋁業、南亞鋁業、金鑫發、奮發科技等一大批鋁型材及下游產業鏈龍頭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配套產業鏈條。安義縣鋁合金塑鋼型材產業集群現有企業152戶,2020年營業收入達172億元。

作為江西省唯一的鋼結構產業基地和江西省重點產業集聚區,進賢縣鋼結構產業從設計到加工、安裝,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直接從事鋼結構生產、加工和銷售人員有6853人,遍布全國各地,極具市場競爭力。進賢縣鋼結構產業集群現有生產企業71家,2020年營業收入達126.83億元,同比增長10.07%。

2020年,南昌規模以上新型材料企業381戶,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

2021年,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南昌新型材料產業將如何謀篇布局?

據南昌市工信局分管新型材料產業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南昌新型材料產業將圍繞電子信息、航空裝備、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新型材料基礎性研究,在產業延鏈補鏈上,不斷提高新型材料的供應能力和應用水平,重點發展電子新材料、航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電池等新型材料,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彭烈孟 陶志然)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