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駐村三留任

——小記全國先進工作者譚翊泉的東山情懷

2021年03月08日07:23  來源:江西日報
 

是村,卻像城。白天屋舍儼然,路面整潔﹔晚上燈火亮堂,游人徜徉。

像城,確是村。房前屋后綠植四季常青,瓜果蔬菜飄香。

“過去我們這裡是一個靠山卻吃不上山、靠水卻吃不上水的窮山村,如今在譚書記的帶領下,全村面貌煥然一新。”每次來村裡採訪,村民總愛這樣比較。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代表,2月25日,我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見証了習近平總書記庄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場景,感到無比激動,無比自豪,也無比振奮。”回憶獲獎的那一刻,譚翊泉仍是興奮。

譚翊泉本是九江學院一名教育工作者,2012年來到武寧縣上湯鄉九宮村定點幫扶。2015年,當為期三年的定點幫扶工作結束后,譚翊泉沒有回到教育崗位,而是作為扶貧隊員來到官蓮鄉東山村繼續幫扶。2016年,他又主動請纓留下來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經過“兩推一選”,被全村黨員全票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今年年初,他再次留任,並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四次駐村三留任,譚翊泉告訴記者,繼續駐村后,將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時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東山村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

東山村是一個典型的移民村,全村9個村小組406戶1568人,來自全國16個省份,姓氏有108個。矛盾糾紛多、工作協調難、發展底子薄是該村的基本村情。譚翊泉剛到村裡就發現,村黨組織威信不高,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面對現狀,他深知,隻有通過“強產業、美環境、優民風”,脫貧攻堅才有堅實基礎,鄉村振興才有可靠保障。

村裡有2萬余畝林地、5500多畝水域,守著“金山銀水”卻過著窮日子,譚翊泉怎麼都想不明白問題出在哪?他在村裡經過一段時間觀察與思考,決定做足“水文章”,圍繞打造廬山西海“濱湖第一村”,推動“旅游+生態+扶貧”,走出一條生態扶貧的新路子:招募18名鄉賢成立了鄉村旅游公司,募集5000萬元資金推進整村田園綜合體建設,建成近1000平方米的旅客集散中心﹔發展休閑農業漁家樂、特色民宿14家,每年接待游客6萬人次。

為解決村民就業,5年來,全村累計培養13名黨員致富帶頭人,解決貧困戶就業354人次,直接幫助貧困戶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同時重點發展果木、有機蔬菜和葛根等產業,其中有機蔬菜大棚2.2萬平方米,注冊了“蘭菇良”品牌,首創村級消費扶貧生活館。

漫步東山村,村容整潔、山水環繞、鳥語花香,讓人很難想象7年前的這裡,曾是一個出行不便、垃圾成堆的貧困村。

為美化村裡環境,譚翊泉通過向上爭取項目資金1500萬元,完成了新農村建設、污水處理和“七改三網”全覆蓋以及道路改造8.9公裡、危房改造43戶,並整合資金230萬元用於全村環境整治,沿湖4公裡濱湖休閑觀光帶讓人耳目一新,2020年又爭取資金1400萬元,推進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東山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等十多項榮譽。

不負綠水青山,深耕現代農業,主打生態旅游,在譚翊泉的帶領下,東山村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今年以來,該村先后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近3億元,正朝著國家4A級景區努力邁進。譚翊泉也先后獲得2018年江西省脫貧攻堅貢獻獎、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記者 劉小榮)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