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竿鋪就綠色致富路

秦海峰 謝凌陽

2021年03月10日16:13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花兩塊錢買的這根小竹竿,買得值!”驢友老劉不禁感嘆。下中庵索道往好漢坡方向走,台階坡度逐漸上升,后背開始出汗,腿彎得有點吃不消了,剛在山腳下購買的小竹竿(登山杖)開始發揮作用。

江西省萍鄉市武功山竹類資源豐富,分布面積廣、蘊藏量大且個兒粗、肉厚、勻稱,青翠茂盛的毛竹不僅給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成為了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法寶”。

“叔,現在徒步上山大概要多久才能到金頂?”

“全程大概需要5個小時,山上台階多,比較陡,拿根登山杖上去可以省蠻多力哩!”村民袁文輝用淳朴的方言吆喝著。

當地老百姓對外地游客服務很周到,在石鼓寺廣場旅游扶貧點兜售簡易登山杖,一根售價2元,竹竿約1米多,其中一端經過打磨,光滑不剌手。

在武功山,竹竿(登山杖)是眾多驢友登山的必備品,不僅能減輕腿部的壓力,也可以緩解腰部和肩膀疲勞,上山、下山節省很多力氣。

隨著游客量逐漸增加,萍鄉市在山腳和中庵旅游扶貧點的回收處,很多游客使用完后的登山杖和雨衣都會放置於此,供村民回收和游客重復使用,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早些年,由於地理位置的制約,坐落於武功山腳下的龍王潭村多年來都是“包袱村”,種植結構單一,沒有支柱產業,經濟收入有限,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極為困難,很長一段時間裡連個像樣的村委會辦公場所都沒有。

一根小竹竿,給這個昔日的貧困村鋪出了一條綠色致富路。“全村30多戶村民都在制作登山杖,最多的農戶每月能產出500根,年銷售6000根,實現銷售收入1.2萬元,僅手工制作登山杖一項,實現戶均月增收1000多元。”相關負責人介紹。

背靠綠水青山,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在家門口上班比外面打工安心多了,還能照顧到家裡,每天早上走20多分鐘到這裡上班,很方便。”說起現在的好生活,袁文輝心懷感激。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正在分享武功山旅游發展的“紅利”,一大批農民就業問題得到解決,村民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2021年1月,龍王潭村入選第二批江西省鄉村旅游重點村,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已成為環境優美的網紅度假勝地。

(責編:毛思遠、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