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菌菇生產盡顯“科技范”

2021年03月13日07:31  來源:江西日報
 

恆溫恆濕的育種車間、自動調節比例的拌料車間、燈光明亮擺放整齊的菌菇生長車間……這一切與傳統種植菌菇的場景有著天壤之別。在位於黎川縣的江西祥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川公司),工廠化流水線生產出來的一簇簇小菌菇,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的“大事業”。

黎川縣氣候溫和,適宜各類菌菇生長繁殖,是食用菌天然源產地之一。該縣立足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成熟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大力發展食用菌人工栽培技術。2019年,通過招商引進的祥川公司,採用智能化、標准化、工廠化方式生產鹿茸菇,成為黎川食用菌產業從粗放生產轉向科技生產的重要標志。

“以前黎川每個鄉鎮都有農戶種植菌菇,廢棄的老房、牛棚,房前屋后,都可以是養菌菇的場所,對菌菇營養料包的調制、消毒,菌菇生長過程的溫度濕度監控以及消滅病虫害都靠經驗憑感覺。”祥川公司總經理楊軍華說,“現在種植的鹿茸菇是從日本引進的品種,每天可採收4萬包,近20噸新鮮菌菇,加工后銷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記者在生產車間內看到,通過電腦輸入程序,營養包用料嚴格按照比例投入拌料車間,攪拌完后通過流水線自動封裝,進入蒸汽殺菌車間殺菌消毒。“這個車間是密封的,裡面的空氣經過無菌處理,達到醫院手術台的無菌級別,確保營養包內沒有有害細菌,保障接種后菌菇長勢良好。”祥川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完后,帶記者來到一個密閉的房間外,裡面有兩名工人守著一條流水線,消毒后從流水線上運送來的營養包在這裡正集體接受“打針”。“這是我們的接種環節,利用生物發酵工程生產的液體菌種,與傳統的固體制種相比,具有制種成本低、時間短,菌種萌發快等優勢,而且接種速度快,工人隻需按鍵操作,每小時可以接種4000袋。”

“現在一天的產量相當於傳統種植戶一家一年的產量,企業總共100多名員工,主要集中在后期的收割,前端生產環境隻有幾名員工,負責巡檢設備是否正常運作。”楊軍華告訴記者,與傳統種植菌菇相比,除了人員減少、勞動強度降低外,種植菌菇佔地面積也大大縮減。企業目前佔地100畝日產4萬包,傳統種植要達到這個產量,用地面積要在800畝以上。“生產也更加環保。傳統種植的營養包一用就是一年,收割完菌菇后沒有再利用價值,被養殖戶到處丟棄。我們的營養包隻用一次,每天收割完的營養包會被其他企業收走作為肥料再利用。”

據了解,祥川公司與黎川縣扶貧辦合作,由縣扶貧辦入股資金500萬元,入股的貧困戶享受14%的保底收益,同時企業還聘用了30余名脫貧戶工作。(記者 蔡穎輝)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