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沃野繪新景

——鷹潭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2021年03月16日07:03  來源:江西日報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鷹潭廣袤的鄉村田野上春意盎然。“產業下沉”車間裡留守婦女們笑語盈盈,鄉村旅游點上“打卡”游客流連忘返,稻田裡轟鳴的農機忙著修整溝渠……一幅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鋪開。

近年來,鷹潭市委、市政府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不斷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先后出台了《鷹潭市鄉村振興“1+8”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鷹潭市鄉村振興實施方案(2018-2022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促進了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城鄉融合,產業富民,鄉村事業甜起來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是關鍵。2019年底,鷹潭市全域列入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這是鷹潭逐夢沃野的一次良機。為此,市委、市政府聚焦鄉村振興,圍繞城市功能向農村延伸、城市服務覆蓋農村、城市發展帶動農村等方面持續發力。

加快推進城鄉供水、公路交通、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一體化,不斷夯實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鄉村醫生“鄉聘村用”改革,加快教育聯合體、“十五分鐘文化圈”等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大市場,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市場化流動……

城鄉間的融合發展,帶動了農民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了鄉村產業的興旺。農民在家門口,紛紛轉型為企業家、農民工、農場主、個體工商戶……

在余江區平定鄉沙溪村漸湖口村小組,綠色的原野和白牆灰瓦的民居中,一棟嶄新的廠房特別醒目,這就是當地因地制宜打造的“產業下沉”扶貧車間。走進車間,幾十名當地農民正在各自工作台前忙碌。如今,在余江區,這樣的扶貧車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2020年,鷹潭在全省創新實施“城鄉融合助農信貸通”,與九江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九江銀行“十四五”期間將為該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和發展民宿經濟授信60億元﹔與京東、抖音等知名電商平台簽署合作協議,全年全市農產品實現網絡銷售1.5億元,同比增長126%﹔全年新增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1個、省級田園綜合體1個,4個品牌獲2020年江西省農業品牌百強稱號,規模以上休閑觀光農庄160多個、農家樂490余戶……隨著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不斷加快,該市現代農業也駛入發展快車道,目前已創建1個國家級、1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和1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崛起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2家、農民合作社2589家、家庭農場1143家,34個省市級貧困村已全部退出,農民增收路子越來越寬,日子越過越紅火。

改革創新,科技賦能,鄉村治理強起來

改革創新,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向改革要動力,這是敢為人先的鷹潭人民在鄉村振興路上的毅然選擇。

2015年3月,余江作為全國15個之一、江西省唯一一個試點縣,率先在全域范圍內推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如今,鷹潭已全域一體推廣宅改試點工作,全市2919個村小組開展了宅改試點,城市規劃區外覆蓋率已達97.2%,退出閑置宅基地7.82萬宗,可保証10至15年的建房用地需求。(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2018年6月,鷹潭市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第三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如今,改革試點全面完成,初步構建了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所有行政村經營性收入平均達15萬元以上,超過50萬元的有19個。

2020年7月,鷹潭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同年10月,全省首宗異地調整入市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余江被摘牌。昔日農村的零散“閑地”,變成了產業發展的“熱土”。

創新的“3651890”黨群綜合服務平台、物業進鄉村、民事村辦、村事民辦等做法不斷完善,村級便民服務點實現全覆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余江“三治結合”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治理20個典型案例之一,被確定為全國9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之一……

作為“03專項”試點示范核心基地,在鄉村振興路上,敢吃螃蟹的鷹潭人民在向改革要動力的同時,始終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向科技創新要活力。插上科技的“翅膀”,鷹潭鄉村振興中處處洋溢著“智慧”的芬芳。

早在2017年,全國首個窄帶物聯網智慧農業項目落戶鷹潭。鄧家埠水稻原種場成為最先感受到物聯網魅力的農業項目。到2020年,全市已有6家農業企業被認定為全省物聯網示范企業。如今在鷹潭,普通農民操控植保無人機噴洒農藥已不足為奇,“智慧雪亮”工程實現全覆蓋並在全省推廣,“智慧護路”入選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治理十大解決方案……依托科技的力量,鷹潭在鄉村治理上變得更為精准高效。

新風扑面,留住鄉愁,鄉村風景美起來

煙籠水、月籠沙,青石板、油紙傘……江南小城的溫婉是骨子裡的。在鷹潭,浸潤千年的水墨鄉愁早已和青山綠水、白牆黛瓦融為一體。鷹潭百姓深知,鄉村振興與“詩和遠方”的擁抱,才是最柔軟、最動人的擁抱。

為了讓這片山水更秀美、讓這片家園更宜居,四年來,鷹潭已累計完成3225個村小組的新農村建設任務,並按照“四精”建設要求和鄉村旅游點的標准,打造了“三線三片”(白鶴湖大道、貴塘公路、320國道楊溪段沿線,白鶴湖現代農業示范片、雷溪現代農業示范片、楊溪現代農業示范片)和58個精品示范點。全市386個行政村全部開展了村庄清潔行動,23個鄉鎮開展了“物業進鄉村”試點,443個一類村庄全部納入省“碼上通”平台。全市垃圾處理率100%,農村改廁完成17萬戶,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11個。貴溪市、余江區成為全省美麗宜居示范(試點)縣。

鄉村變得更美、更干淨了,農村百姓在留住淳朴民風的同時,變得更文明、更和諧了。

2019年七夕節前夕,余江32對新人集體舉行婚禮。這是余江區首屆集體“零彩禮”婚禮。一時之間,抵制“天價彩禮”,卸下“甜蜜負擔”,迅速在當地農村蔚然成風。

不僅在余江,如今在該市各地鄉村,深入挖掘家規、家風、家訓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弘揚文明鄉風,正成為當地農村新時尚。當地韜奮文化、象山文化、血防文化等與傳統文化一道,既為當地百姓構筑起了新的精神家園,又為鄉村旅游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76個、村史館70個﹔建成304個具備助餐等功能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中心,5000余名老人吃上了“放心餐”。(記者 張 弛 鐘海華)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