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至,春耕始。3月4日,宜豐縣天寶鄉清泉家庭農場,農機儲備倉庫擺放著一台台拖拉機、農用無人機、收割機……倉庫旁的維修間裡,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清泉正在檢修旋耕機,為春耕作准備。
劉清泉是宜豐有名的種糧大戶,2010年租賃100多畝農田,走上了“職業種糧”之路。隨著種糧效益的提升,他的種糧面積逐步擴大到1300畝,2014年創辦了清泉家庭農場,目前水稻種植規模達3600畝。
種糧走向規模化,逐步實現全程機械化。這些年,劉清泉不斷購進大型、新型農業機械,目前已投入300萬元購置各類農機設備。除了辛勤耕耘,他還不斷走出去取經,學習南昌等地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探索資源集約化發展之路。縣農業農村局定期派出農技專家,來到農場進行技術指導,定期做農田土壤肥力測試,指導做好測土配方施肥,科學種田。
春節前,劉清泉訂購了2台農業無人機,打算用於播撒化肥。原本每台無人機要花8萬多元,享受農機購置補貼后,節省了近一半的費用。“氣溫快速回暖,要抓住有利天氣,備好種子、化肥,檢修好各種農機,否則就會耽誤農事。”劉清泉說。(張 駿 記者 鄒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