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遂川縣湯湖鎮層層疊疊的千畝茶園長勢喜人,空氣中彌漫著淡淡茶香,採茶工腰挂竹籃,動作嫻熟地採摘早春茶。
近期我省天氣回暖,各地茶園芽葉瘋長。讓茶農開心的是,受氣溫、雨水等影響,今年開摘期不僅較去年提前了兩周,茶葉質量較往年也有所提升。
頭茬春茶每公斤能賣1200元
每年2至3月份是茶樹的最佳生長期,蟄伏了一個冬季的茶樹被喚醒,氣溫和雨水決定了茶葉的生長態勢。氣象監測顯示,今年2月中上旬,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4.9℃,2月底至3月初,我省大部分縣(市、區)降雨日數為4至8天,較常年同期偏多一成。
氣溫偏高,光照充足,雨水適中。良好的天氣促使茶葉提早快速發芽。修水、遂川等地早在3月初就已採摘頭茬春茶,與往年相比提前了半個月。
在婺源縣賦春鎮長溪村,1300畝高山茶也進入採摘期,百余名採茶工在雲霧繚繞的茶海中穿梭,嫻熟地採摘一片片鮮嫩的茶芽。採下的青芽當天炒制,部分早熟品種新茶已經面市。
“3天前採是寶,3天后採就是草。”長溪村黨支部書記戴向陽介紹,村裡種植的“烏牛早”,剛上市能賣1200元/公斤。
目前,遂川縣20余萬畝狗牯腦春茶進入全面採摘期,茶葉加工企業正全力生產,確保市場供應。
在廬山市,一些早春茶也陸續進入採摘期。一家茶園黃姓負責人介紹,今年早熟茶葉採摘的人工費用與去年持平,茶青收購價比去年上漲了20元/公斤。
天氣給力採摘期有望延長
在位於南昌市南京東路茶葉交易市場,各大茶店開始了早春茶的推銷活動。和往年一樣,今年仍然以浮梁綠茶、廬山雲霧茶、遂川狗牯腦等春茶為主。
“這是頭茬春茶,茶水回味甘甜。”一名店主端出一壺剛泡好的狗牯腦茶,頓時茶香四溢。店主說,往年4月初才能上市的春茶,目前已有少量上市,且價格和品質比去年略高。
婺源縣茶葉土特產市場也開始熱鬧起來,今年新茶開市比去年早了一周。在一家名為“婺源茗茶”的實體店內,剛剛炒制好的新鮮茶葉擺在店內醒目處,店主正通過直播帶貨方式吸引顧客,一天賣了50公斤“烏牛早”新茶,銷售額5萬元。
江西省茶葉體系首席專家楊普香介紹,,春節期間,我省氣溫偏高,加速中早品種茶萌發抽芽,因而新茶上市較早。本周,全省茶園陸續進入全面採摘期。
“如果后期氣候持續給力,維持目前氣溫,茶葉的採摘期會延長,質量也會有所提升。”楊普香說。
茶旅新業態助力農民增收
一場春雨過后,德興市香屯街道江村千畝茶園,美麗的茶園風光與正在收採茶葉的茶姑相映成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現場體驗採茶樂趣,給茶農增添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將茶園變景區,茶山變‘金山’。”省茶葉協會負責人說,我省有數十個產茶縣,通過推動茶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同時,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
浮梁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造就了浮梁茶與眾不同特質,該縣從事茶葉生產和銷售的農民達6萬余人。依靠自身優勢和歷史契機,浮梁成為全國縣域茶旅融合發展的標杆。該縣通過舉辦茶葉國際博覽會,挖掘茶文化遺存,在嚴台、潘溪、桃墅、瑤裡等產茶區,修復保留的古村落、古民居、茶號建筑、茶馬古道等,進一步提升了“瓷源茶鄉”的知名度。數據顯示,2020年,浮梁打造了17萬畝綠色茶園,茶葉產量突破1萬噸,綜合產值16.5億元,茶農人均增收近萬元。
遂川縣開辟生態茶鄉旅游路線,打造集茶海、梯田、溫泉於一體的旅游集聚區,讓茶葉成為一張茶香四溢的旅游新名片。搭乘全域旅游發展東風,婺源實施“茶業+旅游”戰略,該縣以發展生態茶葉觀光園為平台,以弘揚茶文化為支點,打造茶業旅游示范區,延伸茶葉產業鏈,每年吸引“茶客”逾百萬人次。去年,婺源茶產業實現產總值逾35億元,茶農人均收入3000余元。(記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