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正是春耕備耕時節,安義縣鼎湖鎮春風習習,暖陽正好。黨的十九大代表、江西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凌繼河正帶領他的綠能人奔波在田間地頭。“凌代表”今年在安義、樂安、靖安共流轉了4.8萬畝水田,其中8800多畝油菜正在揚花結莢,今年春季又安排了1.6萬畝的早稻種植。不僅如此,今年他還繼續種植260多畝種子試驗田,並找回了在江西“銷聲匿跡”多年的原種常規優質稻余赤米。
“要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早稻種植不能少﹔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常規優質稻原種的選育不能丟﹔要走出種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探索出適合我們本地的種植模式更是不能忽略。”在綠能公司十多年的種植實踐中,凌繼河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種子經濟學”,這番話就是他基於此得出的朴實的種田心得。
1、自留原種常規優質稻一代 為早稻種植留下了降成本空間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凌繼河曾到海南進行過兩年水稻育種。這兩年的育種經歷,給他在水稻種植方面上了一堂扎扎實實的崗前培訓課。深知常規優質稻原種優勢的凌繼河,這些年來,利用在海南掌握的育種知識技術,帶領綠能公司從種子這個源頭走出了一條水稻生產降成本的路子。
凌繼河每年先到市場上買一次原種常規優質稻種,經過第一年的早稻種植后,將其中的一部分作為種谷自留下來,成為自留原種常規優質稻一代種谷,第二年再利用這些種谷種植一季早稻,這樣既不會導致水稻品質雜亂,又能大大降低水稻種植的成本。
“自留種谷比市場上購買的原種便宜多了。”凌繼河運用他的“種子經濟學”理論,一五一十地算起了成本賬。這筆賬裡,每畝的土地流轉費、插秧費、化肥費、虫病草害防治費等基本上變化不大,變量最大的就是種子成本。
綠能公司早稻種植用的種子是上年自留的原種一代種谷,按2元/斤、16斤/畝計算,種谷的費用為30元/畝。如果換成到市場上購買雜交稻原種,按20元/斤、5斤/畝計算,種子成本達到100元/畝,兩者的價格相差70元/畝﹔如果換成到市場上購買常規稻原種,按4.5元/斤、16斤/畝計算,種子成本為72元/畝,兩者的價格相差42元/畝。
“今年我種植了1.6萬畝早稻。”凌繼河說,“這些常規優質稻自留種成本價格大約為2元/斤,遠遠低於常規稻的市場價。種一季下來,光種子成本這一項,與購買常規優質稻原種相比,可節省成本60多萬元﹔與購買雜交稻原種相比,可節省成本110多萬元。”
這就是凌繼河在水稻種植上實打實的降成本的做法。
2、種雙季稻設超產獎,〝種〝出規模〝獎〝出效益
如何確保種植戶種田既有收益,又有積極性?綠能找到了他們的自有模式。
按照綠能現在的種植模式,種雙季稻成本約在1680元/畝,種一季稻成本約在1230元/畝。雖然種雙季稻比種一季稻成本多450元,但種雙季稻中,早稻按畝產700斤算,收益能夠達到875元/畝,晚稻按畝產800斤算,收益能夠達到1280元/畝。刨除各種開銷,種兩季稻公司的基本利潤大約在475元/畝。種一季稻按畝產1050斤計算,收益是1415元/畝,利潤大概在185元/畝。
“公司種植兩季稻的收益遠遠超過一季稻。”凌繼河談到每一筆賬、每一個數字,都信手拈來。
老凌說的早稻按照700斤/畝、晚稻按照800斤/畝、一季稻按1050斤/畝計算,是指他每年年初給公司員工規定的基本產量。完成了這個定額任務,種雙季稻、一季稻的農戶就可分別拿到合同規定的基本工資560元/畝、320元/畝。超過這個產量的,按合同規定對員工進行另外獎勵。
實際上,種植雙季稻,每年產量都在1700斤/畝以上,超產達到200斤/畝以上。對超產部分,公司按超產50斤以下獎勵0.5元/斤、50斤以上獎勵1元/斤的標准進行獎勵,加上基本工資,農戶實際平均收益可達到735元/畝,扣除農機維修費、柴油費等,農戶實際平均收益達到600元/畝,公司平均收益達到560元/畝。
而種一季稻,這幾項數據分別是每年實際產量在1150斤/畝以上,超產可達到100斤/畝以上,農戶實際平均收益達到280元/畝,公司平均收益達到240元/畝。
“在我們的模式下,哪種種植方式有更高利潤,一目了然。”凌繼河說。
不僅如此,今年從中央到省市縣,都對早稻生產格外關注,政府對種了早稻的補貼30元/畝。為了激勵大家種早稻,凌繼河在政府的補貼之外,還對種田戶額外增加了20元/畝的獎勵。3月28日,綠能公司召開今年春耕動員大會,在原有獎勵政策的基礎上又明確,對今年種早稻面積超過去年的,超面積部分再獎勵種田戶10元/畝。
凌繼河說,“完成基本產量,有保底工資,再加上超產獎,今年又有政府補貼的激勵,哪一個綠能人不願意多種一季呢?”
3、選種常規優質稻 水稻種植走品質發展之路
綠能公司總經理寧江說:“在綠能,種什麼品種的谷子,是由市場說了算的,什麼品種的稻米好賣、賣的價錢高,我們就種什麼品種。”
對綠能來說,2014年是個分水嶺。寧江介紹說,2014年之前,綠能公司考慮得更多的是追求產量,那時大多種植雜交水稻﹔2014年之后,綠能有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廠,開始將方向轉向追求水稻品質。
當前,綠能出售的稻米根據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有雜交稻“豐優”系列,價格為2.4元-2.5元/斤﹔有常規優質稻“泰優”系列,價格為3元/斤左右﹔還有常規優質稻原種的象牙香珍、玉針香等,價格為6-7元/斤﹔另外,綠能公司還種了部分品質更優的有機稻,價格為18元/斤左右,客戶可根據自己需求進行選擇。常規優質稻原種的稻米煮出來的飯香且口感好,廣受消費者歡迎,市場價格高於雜交稻,利潤就能得到提升。
“我們之所以堅持選培常規優質稻原種,就是要在保証產量的同時,甄選出來好吃的米,蒸煮出好吃的飯。”凌繼河說。
談到常規優質稻米口感更好,寧江說:“老凌這些年來總是對年輕時候吃過的余赤米念念不忘,經常嘮叨說有這種米煮的飯,不要菜都可吃下兩碗。所以這些年,他總在多方尋找這個稻種。”
凌繼河找的這種余赤米就是一種常規優質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余赤米在江西廣泛種植,這種稻種通過年復一年的優勝劣汰,種出來的大米口感好,煮出來的米飯香。余赤米盡管口感好,畝產卻隻有五六百斤,而雜交稻的產量動輒上千斤。隨著雜交稻的問世,余赤米的產量劣勢就體現出來了。在追求產量和溫飽的年代,余赤米經不住產量的對比,慢慢地就沒了蹤影。
為了尋找余赤米,2016年開始,綠能便開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自己的試驗田裡嘗試用黃花粘常規稻作對比,培育出接近當時余赤米口感的稻米﹔另一方面在外面尋求有關余赤米的消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年初,凌繼河發現,余赤米在靖安縣仁首鎮有種植的痕跡,順著這條信息找下去,發現在湖南省常德市有大量余赤米種植。消息傳回來,讓綠能上下為之驚喜:余赤米終於找到了。
凌繼河表示,余赤米的成功找回,讓綠能在種植原種常規優質稻的選擇上又多了一個好的方向。“下一步,我們將嘗試在我們的試驗田裡種植余赤米,爭取讓曾經推崇的好口感的大米再回到我們的餐桌上。”凌繼河說。
4、讓科技走進田間地頭 使常規優質稻種“芯”火相傳
怎樣才能選培出好的常規優質稻?怎樣才能甄選出好吃的米?“凌代表”想自己動動手。於是,他把一片260多畝的田,改造成了“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在綠能公司辦公樓斜對面,當下,實驗室進行著各種不同實驗。這個在田間地頭的實驗室,開了已經有10年。
通過油菜播種方式的實驗,就能分出直播、機播的優劣。
直播的油菜,油菜花仍處於盛花期,油菜莢還未成型,干癟單瘦,植株矮小,油菜田中雜草可見﹔而在另一邊的機插油菜田中,油菜花已經基本凋落,油菜莢顯得飽滿圓潤,高大的植株下看不見雜草的存在。
“機插的油菜要比直播的油菜早成熟10天,油菜的產量要高出100斤/畝。”凌繼河說,“在這片實驗田中,還要進行稻油輪作的實驗。”
不僅是油菜,凌代表的試驗田更主要的還是對水稻的實驗,特別是對優質常規稻原種的對比培育實驗。
“常規稻原種和雜交稻種出來的米,哪種好吃?”
“常規稻原種的產量能否趕上雜交稻?”
“播種方式是否會對產量產生影響?影響多大?”
“不同的播種時間,對水稻的生長又有什麼影響?”
……
一個問題就是一組對比實驗,一組對比實驗就意味著對一項水稻種植技術的比較優選。
凌繼河說,就是要通過這些實驗田,掌握到水稻的種植密碼,從而在比較中優選最佳的種植方法。
“每年我們先到市場上買來原種,首先就在實驗田種植,看它是否適宜本地的氣候、土壤等,如果產量、口感、抗倒伏都過得硬,我才敢大面積栽種。其次在實驗田裡,我有意地把稻種分別提前十天、七天、五天直播下去,看發芽、看長勢,如果提前的能扛過低溫,那麼就可以將晚稻栽插提前。如果實驗成功,那麼,稻-稻-油的輪作模式就不成問題了,復種指數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自然就高了,效益不言而喻。做什麼都要講科學。”
“每年我都請種糧戶來我的實驗田裡參觀,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有對比、有數據,他們自然而然地選擇品質優、產量高的品種栽種。”老凌對自己這種現場“教學”成效很滿意。
對於凌繼河的實驗田,鼎湖鎮人大主席楊沂鐘也非常清楚。
“從凌繼河的實驗田中,總結出了不少成功的種植經驗。”楊沂鐘說,“推行機插方式產量高,選育優質常規稻原種進行種植省成本,採用機械化操作生產優質糧……”
楊沂鐘說的水稻機插方式,就是在水稻播種階段,通過工廠化育秧后,再將長成的秧苗通過高速插秧機移到田裡,這是相對傳統的直播育秧而言的。機插方式好於直播方式,也是凌繼河通過多次對比實驗得出的結論。
現在,機插已成了綠能公司重點推選的水稻播種方式。與傳統田間育秧方式相比,機械智能化育秧,不僅能保証秧苗質量,使幼苗變得整齊強壯,還能縮短出苗時間。從將種子播種在育秧盤到移插進田裡,整個時間比傳統育秧縮短了至少一周。
除了縮短了培育時間,機插秧還具有通風抗倒伏、少雜草穩產的特點。“機插秧能抑制雜草的生長,降低病虫害的發生率,對土壤還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凌繼河說。
如今已是四月天,“凌代表”的實驗還在繼續進行,他的“種子經濟學”,還將繼續深入。( 胡洪水、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