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贛鄱千年“黃金水道”

——江西港口運營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全面提升

2021年04月07日08:09  來源:江西日報
 

從省港口集團正式挂牌成立,到如期完成60座碼頭整合任務,再到九江紅光國際港如期開港投運……近年來,我省以大力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為契機,補齊水運短板,堅持“一省一港一主體”定位推進港口資源整合融合,港口運營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全面提升。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省港口集團逆勢實現營業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16.7%。

項目建設提速,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早春時節的九江紅光碼頭,微雨初霽,江中輪船穿梭,岸邊草樹郁郁蔥蔥,機器轟鳴、人來車往,4個5000噸級泊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呈現出一片施工繁忙的景象。

九江紅光碼頭項目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姚紅良介紹,九江紅光碼頭項目總投資11.89億元,佔地508畝,是江西省投資最大的港口項目。該港口碼頭建設佔用長江深水岸線572米,共有4個5000噸級集裝箱泊位,最大縱深638米,年設計吞吐量65萬個國際標准箱,實行外貿與內貿有效隔離,商檢、邊防、海關進駐一體化通關,為國家一類口岸。

“未來,隨著九江紅光碼頭二期、三期以及物流園和鐵路專用線的建成,九江紅光碼頭將成為江西省最大的母港,整個吞吐量在長江中上游流域將僅次於重慶的果園港和武漢的陽邏港,排在第三位。”江西省港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九江紅光碼頭項目是我省水運項目提速的一個縮影。2020年,我省完成水運項目總投資同比增長45.9%,投資規模、開工項目、項目儲備均創歷史新高。目前,信江基本具備三級通航條件,井岡山航電樞紐電站首台機組實現並網發電。全省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8萬標箱,航電樞紐完成發電量9億千瓦時。同時,我省還開辟了散貨運輸業務,開通運行宜昌至九江集裝箱運輸新航線。

管理水平提升,全省港口實現集約式發展

3月30日,筆者走進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隻見贛江之畔的鋼鐵矩陣上,巨型吊車沿著滾軸,往來於集裝箱區和岸邊。碼頭上一派繁忙景象,卻不見活動的人影。碼頭雖“無人”但格外流暢高效,這得益於技術的不斷更迭,讓碼頭更具成本優勢、效率優勢和性能優勢。

“我們通過開發商務計費系統,使碼頭集裝箱業務辦理效率提高了70%。根據貨物種類設計了對應裝卸工藝,提高了作業效率。”省港口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物流時代,讓貨物實現自由、經濟地流通,需要在港口的規劃設計、信息化建設方面持續下功夫。”據介紹,下一步,我省將依托龍頭崗綜合碼頭,對標寧波舟山港等國內一流先進港口管理經驗,在省內重點打造一批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港口碼頭。

港口的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省港口集團成立后,持續創新項目管理模式,積極探索與地方政府合作、支持地方政府國有投融資平台、社會資本、省外國有資本參股建設碼頭項目,先后簽訂了吉安港、宜春豐城港、九江星子港等地方合作項目協議16個,實行統一運營、統一管理、收益共享,有力調動了社會各方參與支持碼頭項目建設的積極性。首個港口資源整合新建項目——彭澤港區磯山公用碼頭從開工建設至交工驗收僅用時10個月,比常規建設周期節約了14個月,凸顯了“1+1>2”的港口資源整合效應。

同時,省港口集團拓寬投融資渠道,2020年融資65.13億元,同比增長122%,綜合融資成本僅為3.77%﹔融資規模和模式實現多項歷史新突破,歐投行貸款進入實質性提款階段,成功發行了我省首筆水運項目專項債﹔完成存量貸款LPR轉換,每年可節約財務費用超過0.12億元。

“十四五”時期,江西將進一步推動水運發展,全省水運建設總投資將達700億元。到2025年,我省內河高等級航道裡程將突破1200公裡,形成“兩橫一縱五支”高等級航道網絡,加快構建干支聯通、通江達海的內河高等級航道體系,推動全省港口形成“兩主五重一中心”發展格局,現代化港口體系基本建成。

未來五年,我省將加快建設打通國內大循環的水運重大通道,形成江西省三大出海通道。屆時,全省船舶總運力將達到400萬噸,船舶平均載重噸位達到2000噸,船型標准化率達到80%。我省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水路貨運量佔比力爭達到10%以上。同時,我省還將完成贛鄱黃金水道智能航運發展試點項目建設,加快港口、運輸領域污染防治和新能源運用,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將大幅提高。(黃 金 路綽行)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