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1年04月14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趙曉霞)202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3日在京揭曉,入選項目(以時代為序)分別為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浙江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河南淮陽時庄遺址、河南伊川徐陽墓地、西藏札達桑達隆果墓地、江蘇徐州土山二號墓、陝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吉林圖們磨盤村山城遺址。

相關專家表示,入選項目涵蓋了現代人類起源、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絲綢之路考古等重要學術領域。

招果洞遺址的遺址堆積厚約8米,跨越了整個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在全國范圍內十分罕見。值得一提的是,招果洞遺址在距今早於1.2萬年的地層中,發現1件通體磨光石器,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在距今3萬多年地層中發現的磨制骨器,則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磨制骨器之一。

井頭山遺址發掘成果表明,該遺址是中國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貝丘遺址,也是浙江和長三角地區首個貝丘遺址,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國沿海環境變遷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提供了獨特案例。

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經過精心選址的都邑性聚落遺址,從遺址的地理位置、規模、文化內涵分析,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發現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規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雙槐樹遺址為代表的鄭洛地區這一聚落群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時庄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糧倉城,為研究中國古代早期國家的糧食儲備、統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貢賦制度等提供了絕佳的實物資料。

徐陽墓地的發現証實了文獻所載“戎人內遷伊洛”的歷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戰國時期民族遷徙與融合、文化交流與互動的重要資料,其所表現出的文化融合與嬗變,是中原華夏文明的先進與包容性的重要體現,也是中華文化兼收並蓄、民族融合的實証。

桑達隆果墓地位於西藏自治區阿裡地區札達縣桑達溝溝口,使用時間長達1000年。墓葬分布密集,多樣的墓葬形制和大量的出土器物,呈現出西藏西部早期的考古學文化特征,為探討當時的社會結構、生業模式以及其與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新疆、中原、西藏其他區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資料。

土山二號墓的時代為東漢早中期,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厘清了東漢早期諸侯王陵墓的營建過程、建筑結構及建造方法等諸多問題,証實東漢諸侯王與王后並穴合葬的形式。

少陵原十六國大墓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極具價值的資料,體現出中原文化強大的輻射力及影響力,反映了中華文明由多元到一體的歷史演變過程。

2018血渭一號墓確認為熱水墓群發現的結構最完整、體系最清晰、墓室最復雜的高等級墓葬。其中發現的墓園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結構等,對研究唐(吐蕃)時期熱水地區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國與少數民族關系史、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交流史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磨盤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被學界普遍認為該城應為東夏國時期城址。通過發掘,確認該城晚期為金元之際東北地方割據政權東夏國南京城故址,早期或與大祚榮“遂率其眾東保桂婁之故地,據東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國之城有關。

(責編:羅娜、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