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安義縣萬埠鎮南樓村村民熊某與樂某因土地邊界不清,又起爭端,對接該村的縣人民法院普法宣傳員立即趕往現場調處矛盾。在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后,宣傳員情與理結合,耐心勸說,終於解開兩人心結,並在村民的見証下,重新劃定土地邊界,成功化解矛盾。這樣的場景,在安義縣時常可見,縣鄉村普法宣傳員奔走於鄉村社區、田間地頭,主動參與社區、鄉村矛盾糾紛排查,了解群眾生產生活動態,靠前調處群眾矛盾糾紛,贏得群眾一致好評。
2020年全縣刑事案件立案同比2017年下降21.6%,2020非正常上訪率同比2017年下降85.7%,普法工作已經成為基層有效的“穩壓器”。自安義縣人大常委會作出第七個五年普法決議以來,全縣“七五”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順利實施,群眾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為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2018年“七五”普法中期,安義縣獲評全省先進普法辦,普法工作亮點紛呈。
強基固本,精心培育法治隊伍。為提高全體公民法律素質和全社會的法治水平,形成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協調發展的"大普法"格局。安義縣根據普法對象的人數,按照不少於1%的比例,配備了專職普法隊員8590人,實行“造冊登記、單位管理、定期培訓、統一活動”的體制機制。同時,成立縣級普法講師團1個、縣級離休老干部法治報告團1個、普法教育志願者隊伍70支,聘請法制副校長112名、法制輔導員162名,為全縣普法工作注入了強大活力。針對農村普法難點問題,通過結合“綜治銀行”“有事來說”,創新構建安義特色的“法律明白人”培育模式,截至2020年,安義縣已累計培養一般“法律明白人”3.4萬人,骨干“法律明白人”4132人,累計培育率達50%。五年來,化解矛盾糾紛1788件次,參與社會事務管理1634件次,引導法律服務1172件次。
激發活力,傳播弘揚法治文化作品。安義縣探索建立了法治文化作品報送常態化機制,全縣各職能單位圍繞法律法規,疫情防控相關法律知識、典型案例進行創作,以法治動漫、微視頻等形式創作出一批多形態法治文藝作品。
培育特色,多元創作法治文化品牌。打造大眾傳媒載體,充分發揮報刊、電視、網絡等傳媒作用,拓展“互聯網+普法”新陣地,“安義司法”今日頭條客戶端開通以來,運用形象的法治信息,向民眾傳遞與之息息相關的法律和生活生產知識,多角度、全方位進行互動解讀。目前今日頭條客戶端在線發布200余條法治信息,贏得了受眾的一致好評。做實法治在線宣傳欄目,安義電視台開通了“平安安義-法治在線”欄目,定期播放以案釋法節目。圍繞“3.8”婦女維權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適時推出《反家庭暴力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掃黑除惡、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等相關法律法規專項解讀,使得公眾可以在互聯網上和手機上隨時隨地了解到常用的法律法規知識,實現了“指尖上的微普法”。
新時代,新征程。回眸“七五”是為了更好地展望“八五”,安義將以實際行動把學黨史與推進工作相結合,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養分,轉化成工作新的動力,為推動安義“八五”普法開好頭,起好步作出新的貢獻。(胡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