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華燈初上,在安遠縣西街壩民俗古街,人群熙攘,民俗表演、美食大賽讓市民飽眼福、享口福,作為該縣一江兩岸舊城改造項目,西街壩民俗古街的建成,讓市民在家門口多了一個“打卡”的好去處。
古街,永恆的鄉愁
鵝卵石鋪成的巷道,吊腳樓、木門、木窗,街頭巷尾的老建筑……西街壩位於安遠縣城區的中部,街道呈不規則路徑,長約150米,是安遠縣最古老的商業街,同時也是明末清初以來,安遠的商業中心。西街壩的繁榮與滄桑,成為幾代安遠人難忘的記憶,也承載著安遠的歷史記憶。
“我在西街壩長大,這裡到處充斥著我兒時的回憶。”市民鄭華生對西街壩的一草一木有深厚的感情。以前在這條街道上,沿街商鋪經營著油鹽醬醋茶等日用雜貨,打鐵的,做裁縫的,打洋錫的,做木桶的,還有香燭店、小酒店、豆腐店,傳統小吃店應有盡有。
歲月流轉,西街壩見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那是我永遠的家。”西街壩也成為鄭華生心裡永恆的鄉愁。
古街,舊貌換新顏
“西街壩改建以明清建筑風格打造,以安遠歷史場景記憶為線索。”項目負責人魏偉東介紹說,西街壩民俗古街由“尋訪記憶、歷史重現、時空剪影、市井生活”為景觀創意主題,以場景老物件、老照片、青磚、門牌設計為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手法加以體現,將安遠人過去的生活場景,以獨特全新的風貌重現在大眾面前。
據了解,西街壩民俗古街總投資約3.8億元,建有11棟仿明清風格建筑,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
“西街壩規劃設計合理,如今街道變寬了,道路通暢了,市民出行更方便了。”談到西街壩的變化,家住附近的市民賴曉明深有感觸。據他介紹,以前的西街壩布局呈不規則路徑,街道狹窄,沒有固定停車點,時常出現擁堵,市民出行很不方便。
為了徹底解決西街壩的“頑疾”,安遠縣扎實推進一江兩岸舊城改造,實施了沿江東西路改造項目、濂江河道整治改造項目、九龍巷、新溪路、解放路、西街壩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及夏日風情園項目,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城市功能與品質進一步提升。
古街,“打卡”新地標
今年元旦,西街壩民俗古街裡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提升改造后的西街壩民俗古街正式與市民見面。
“我特意從南昌過來,很喜歡這裡的古街和美食,你看,我還買了這麼多的安遠特產。”盧女士在西街壩民俗古街裡逛得意猶未盡。
據負責運營西街壩民俗古街的安遠縣城投集團工作人員介紹,西街壩打造了集客家美食、地方小吃、素食館連鎖餐飲、休閑清吧、名品店、地方土特產、文寶古玩、文化藝術品、中國客家小吃博物館等於一體,兼容贛南各地民俗特色和現代時尚元素的仿古商業街。
50多歲的車頭鎮官溪村村民歐陽錦祥,在西街壩開了一家特色小吃店,店裡現打現賣的糍粑很暢銷。歐陽錦祥告訴記者,雖然入駐西街壩時間不長,但每天的生意都很好,對西街壩民俗古街的發展充滿信心。
歲月無痕,時光有愛。如今的西街壩舊貌換新顏,在這裡,人們不僅能夠找回記憶,還能留住鄉愁,百年老街繁華重現。(孫金玉 記者 林 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