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縱橫、花草繞村,青磚灰瓦的民居外牆上,涂鴉映出濃濃的古韻古味,古窯舊址、紫薇花海、“碎瓷片創意圍牆群”靚麗搶眼,讓來到撫州市金溪縣石門鄉裡庄村的游客驚喜不斷。
“殘雪疏山發暝煙,卷帆春度石門前”,明代著名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曾在詩作中描繪過石門鄉的秀美山水。鮮為人知的是,早在明代之前,石門就已經是享譽宋元的金溪陶瓷的主產地,從北宋到元代,金溪窯燒造了三個世紀,可以和景德鎮陶瓷媲美,因而被載入了《中國陶瓷史》。
時光流轉,歲月更替,曾經旺盛的窯火早已熄滅,金溪窯的輝煌湮沒於歷史。然而,分布廣泛的古窯遺址、大量殘存的瓷片窯具引起陶瓷界、考古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在時時提醒石門,這裡曾經有一段盛極一時的輝煌歷史。
挖掘陶瓷歷史、喚醒古窯文化,石門鄉不負使命、責無旁貸。去年以來,在全縣范圍的“錦繡金溪、美麗花園”創建活動中,石門鄉以古窯文化為總抓手,在石門窯群舊址所在地——裡庄村,以“重燃千年窯火、重現千年文化異彩”為切入點,修復古窯遺址,打造“古窯作坊”,以厚重的歷史文化為秀美鄉村建設筑魂。
發掘歷史、全景規劃。石門鄉先后組織景德鎮陶瓷大學專家團、縣古屋辦等相關人員對裡庄村進行總體規劃,根據裡庄地貌、人文特點,重構鄉村形態,使古窯文化、自然景觀與村落建設渾然一體,體現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諧統一。勾畫了“一核一線一片”布局下的全景“秀美新裡庄”建設藍圖:一核,即由古窯遺址為核心﹔一線,即以村內繞道民宅為背景,打造“碎瓷片創意圍牆群”干線﹔一片,即整合村內外沿線景觀要素,以紫薇花海和民宿群相間為特色的生態休閑旅游體驗片區。著力將裡庄村打造成“金溪窯重現地”“瓷文化實踐地”和全域游“網紅打卡地”。
多規合一、統籌推進。石門鄉共整合各項資金242萬元用於完善裡庄村基礎設施,在修復重整時就地取材,將拆違拆臨和遺棄物品重新利用,既節約成本,又修舊如舊、保持原貌。道路改建、新建工程按規劃統一為生態鋪裝。村集體和社會資金聯合共建瓷窯、民宿、寫生基地。裡庄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村裡生態良好、風景優美、花草遍地,民宿古建各顯風情、各展其美。
喚醒古窯文化,為秀美鄉村注入歷史文化之魂,為鄉村振興插上經濟富裕之翅。如今的裡庄,千年古窯舊址重新面世,“碎瓷片創意圍牆群”靚麗搶眼,紫薇花海“浪花翻滾”,研學游宿營地的慢時光留住了游客的腳步。今年春節期間,裡庄村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一個“文化裡庄、生態裡庄、景觀裡庄、富裕裡庄”正精彩呈現。 (饒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