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溪觀鳥

羅 蘭

2021年04月27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4月末的武夷山,凌晨4點多時天還沒亮,一隊隊身背行囊、胸挂望遠鏡和“長槍短炮”的觀鳥志願者們已坐上大巴,駛向大覺山的深處。

大覺山地處江西省東部、武夷山脈西麓,屬於撫州市資溪縣。小縣城坐落在青山環抱、溪水潺潺的如畫美景中。在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87.7%,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36萬個單位每立方厘米。深呼吸,每一口空氣都是甜的。

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資溪成為鳥兒的天堂。近20年來,資溪為鳥類繁衍生息創造了絕佳的環境。全縣已發現鳥類多達300余種,其中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發現並記錄有285種。

正值全國愛鳥周之際,當地政府聯合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台(朱雀會)等單位,組織了以“純淨資溪·飛鳥樂園”為主題的觀鳥賽,來自全國20個省份的18支參賽隊伍齊聚資溪。賽區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高山湖泊,從國家森林公園到生態茶園,從國家濕地公園到萬畝竹海。每支參賽隊伍由4人組成,或沿途停車,或徒步深入,於資溪不同地域環境觀鳥,並通過鳥賽專用APP提交記錄,揭示資溪鳥類多樣性,為科學保護提供支撐。

在清涼山森林公園、御龍灣、棟梁水庫,觀鳥者看到了栗頸鳳鹛。它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至枕灰色,頭頂有一短的不甚明顯的羽冠,系由頭頂羽毛向后延長形成、灰色具細的白色羽干紋,眼先灰色,眉紋白色不甚明顯,其上有時雜有褐斑,眼后、耳羽、后頸和頸側淡栗色或棕栗色、形成一寬的半領環,有的后頸栗色不明顯或沒有,各羽亦具白色羽干紋。

在御龍灣、馬頭山,白腰文鳥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白腰文鳥屬小型鳥類,體長10-12厘米。上體紅褐色或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紋,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額、嘴基、眼先、頦、喉黑褐色,頸側和上胸栗色具淺黃色羽干紋和羽緣,下胸和腹近白色,各羽具“U”形紋。相似種斑文鳥腰不為白色,羽色亦不同。

選手們在比賽過程中逐一記錄鳥類的千百種姿態,其樂無窮。“我以前來過婺源、鄱陽湖等地方觀鳥、拍鳥,感覺江西環境非常好。”來自陝西延安的參賽選手吳宗凱說。

短短3天的觀鳥賽,10余隻隊伍在資溪全縣范圍內記錄到了鳥種204種!“要知道,這樣的成績,已經比舉辦過類似比賽的大多數區域要好,甚至可以直追處於熱帶地區、西南邊境的雲南盈江縣。”朱雀會秘書長雷進宇說。

這份長長的鳥類清單中,有4種中國特有的雞形目鳥類,其中黃腹角雉是國際易危物種,白頸長尾雉和白眉山鷓鴣是國際近危物種,前二者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后者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這3種也都是中國東南山地的代表性物種。

猛禽類在資溪也有不少發現。14種日行性猛禽中,既有成熟森林的指示性物種,如林雕、蛇雕,也有灰臉鵟鷹、鳳頭蜂鷹等遷徙性物種。

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管理科副科長熊宇表示,大型猛禽的生存需要人為干擾較少、生態環境較好、食物資源豐富的棲息地。這些從側面反映了資溪生態環境優越,棲息地環境保護較好。頂級掠食者種群數量豐富,反映保護區內生態系統穩定。

“此次觀鳥賽相當於就資溪鳥種分布情況開展一次實打實的野外調查,有利於進一步摸清資溪縣域鳥類資源,為高質量保護自然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江西省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俞長好說。

鳥兒青睞資溪,得益於當地人對生態環境的精心呵護。雷進宇認為,通過這次觀鳥比賽的成績可以看出,資溪的鳥類在典型性、自然性、多樣性方面都非常不錯,這背后反映出植物、昆虫等各類群生物的豐度,更反映出20年來當地對生態保護的堅持而為鳥類繁衍生息創造的絕佳環境。以馬頭山為例,保護區為保護植物多樣性採取了有效的措施。

“作為全省唯一以保護珍稀野生植物及其群落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頭山保護區在區內積極開展拯救極小種群項目。採用回歸引種方式逐步恢復種群,目前在區內共種植珍稀瀕危植物160余株。”熊宇介紹說,馬頭山保護區自籌建以來,嚴格履行森林資源管護責任,保護區內生態狀況明顯改善,野生動植物種類持續增加。

近幾年來,保護區內新記錄野生動物 26種,新記錄野生植物61種﹔科研人員對區內閩楠、半楓荷、美毛含笑、紅豆樹、花櫚木等11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實施拯救性人工擴群工作。現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7.43%,生態環境優良。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