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產業助民富

2021年04月28日08:33  來源:江西日報
 

谷雨時節,春雨的洗禮讓大余縣青龍鎮二塘村廣袤田地煥發勃勃生機,村民正忙著播種、插秧、施肥……奏響了春耕春播“進行曲”。

“目前黃牛養殖規模達19頭,好好照料它們,一定能賣個好價錢。”在二塘村一處牧草田裡,脫貧戶黃艷毛正用殘疾的雙手熟練地收攏著妻子割下的牧草,放進籮筐裡。

黃艷毛今年51歲,小時候被高壓電意外擊傷雙手,導致二級肢體殘疾。黃艷毛沒有屈服命運,從小就學會了穿衣、做飯,干起農活來也非常麻利。2015年,黃艷毛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扶貧工作隊根據黃艷毛家的實際情況,為他家量身定制了一條發展種養產業的脫貧之路。很多村民因為外出務工,無暇照顧田地,村裡就協調把無人種植的田地交由黃艷毛種植水稻﹔黃艷毛有養殖經驗,村干部又鼓勵他去當地農業合作社學習養殖技術。很快,黃艷毛將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20畝,並買了4頭黃牛,開始了自己的種養之路。

水稻種植效益越來越好,黃牛出欄數量也逐年增加,加上3個孩子相繼外出務工,黃艷毛家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並於2018年順利脫貧。目前,黃艷毛家庭年收入已達16萬元。

“黃艷毛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好日子,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其他貧困群眾觸動很大。”二塘村黨支部書記劉會澤介紹,如今在二塘村涌現了一批跟黃艷毛一樣靠發展種養產業致富的脫貧戶。

“這邊是養蜂基地,那邊是太空豆種植基地,再過去是桑葚基地……”漫步在鄉間小路上,劉會澤指著一旁的種養產業基地向記者介紹。

市場需要什麼,就發展什麼。二塘村緊抓產業發展,精准分類建檔,如今全村已有126戶村民自主發展種養產業。此外,該村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充分消化村裡剩余勞動力。該村以合作社經營、農民入股的方式,流轉土地發展太空豆、肉鴨等種養產業,讓村民獲得穩定租金的同時,還能通過農閑時務工獲取工資,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

村民生活逐漸富裕,村裡的基礎設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者在村裡看到,水泥路和自來水通到了家家戶戶,路燈也立起來了。村裡還建起了休閑廣場、村文化舞台。小橋流水,果蔬飄香,二塘村正向著建設秀美新農村的目標闊步前進。(記者 鄒曉華)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