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省各地形式多樣學黨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在為人民服務中踐行初心使命。
學黨史,砥礪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
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初心使命。當前,我省廣大黨員干部正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堅守初心使命的營養和動力。
“爺爺運送革命經費返回萍鄉途中,在南坑不幸被靖衛隊逮捕……”4月2日,上栗縣彭高鎮華源村黨員志願者鄧更生用朴實無華、情感深摯的語言,給前來瞻仰烈士的黨員干部一遍又一遍地講解他爺爺鄧貞謙烈士的革命事跡。彭高鎮圍繞鄧貞謙烈士的革命史,開展“上一節專題黨課、向烈士墓敬獻一次花籃、品讀一次紅色家書、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的沉浸式學習教育,激勵黨員干部從身邊先烈的偉大革命精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
4月20日,浮梁縣黨史學習教育“百人講百場”活動中,黨史宣講員吳鑽坤播放了精心自制的短片《瑤裡改編》。“這裡就是以前紅軍游擊隊在瑤裡的主要駐扎地……”他用當下頗受歡迎的Vlog形式,結合相關史料和影視資料,通過鏡頭和個人講述,帶領大家重走歷史路,尋找和浮梁有關的紅色足跡,激勵黨員干部砥礪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
“感謝你們,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的美好生活。”“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仁人志士,才有了今天的中國。百年抒懷,唯有奮斗珍惜!”4月4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開展“學黨史憶初心 傳薪火祭英烈”活動,副館長熊艷燕一場題為“感悟南昌起義中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的宣講,讓前來參加黨史學習教育的黨員干部深受教育,寫下感人的留言。
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心靈得到了洗禮,思想得到了提高,精神得到了升華。
辦實事,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省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為群眾辦實事緊密結合,回應群眾關切,切實解決難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4月15日,南豐縣琴城鎮水南村黨員、村委會副主任胡昌發,督促村民范玉華的兒子胡某到縣職業中學上課。范玉華丈夫因病去世后,她一人前往廣東務工,留下胡某在縣職業中學就讀。前不久,學校老師反映胡某經常逃課,讓范玉華十分擔心。胡昌發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督促胡某上學,並承擔每天的接送任務,監督胡某完成作業,現在胡某每天都能按時到校。
這是我省黨員干部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的一個縮影。如今,不管是城市社區,還是廣袤鄉村,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事例不勝枚舉。
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組織黨員干部開展“替烈士看爹娘、為烈屬辦實事”活動,大家帶著真情深入全省4萬名烈士家庭,送溫暖、辦實事﹔省民政廳黨員干部積極辦好“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等8項民生實事﹔省殘聯黨員干部主動作為,推動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有效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在哪裡接種?是免費的嗎……”3月31日,在進賢縣池溪鄉農貿市場,由該鄉機關干部擺設的衛生健康“攤位”前,鄉干部耐心細致地為群眾答疑解惑。在反詐騙、反非法集資等“攤位”前,鄉干部也結合自身工作為群眾詳細解答,並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急所需所盼,現場解決民生問題。
當前,放眼贛鄱大地,廣大黨員干部正以飽滿的精神,真真切切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記者 余禮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