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萬古 豐碑永在(我心中的紅色經典)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南昌起義》品讀

2021年05月13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是由中國美術館首任館長、著名雕塑家劉開渠主持並與同時代的一批畫家、雕塑家共同設計、創作完成的。

2017年,我擔任“首屆全國百年雕塑藝術大展”總策展人、學術主持,曾近距離、深入地研究了這組浮雕。當時,為了將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高精度、全方位地還原到展廳,我所在的中國美術館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運用3D掃描技術全面記錄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數據資料。是年7月,我帶領中國美術館團隊在現場工作了數天,深入分析、拍攝、掃描與整理浮雕資料。每天都能欣賞到藍天白雲下恢弘的天安門廣場、庄嚴的天安門、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景象,給了我極大的自豪感和力量,直到今天仍記憶猶新。

人民英雄紀念碑下層須彌座束腰部位的四面鑲嵌了8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主題的浮雕。這10件作品形象地概括了一條自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間線索,生動呈現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艱苦歷程。這組浮雕高200cm,總長4068cm,共塑造了170余位人物形象。

其中,由王式廓創作畫稿、蕭傳玖進行浮雕創作(王卓予、王萬景擔任助手)的《南昌起義》位於人民英雄紀念碑西面南側,高200cm,長493cm。

蕭傳玖於1931年考入國立杭州藝專雕塑系,所作木刻作品《交涉》為魯迅先生收藏,1933年東渡日本留學,1937年回國曾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雕塑系系主任、教授,1953年,受劉開渠邀請,赴北京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作。蕭傳玖的雕塑創作多以反映革命斗爭為題,所雕人物造型准確、手法洗練、風格渾朴、神態生動,尤以刻畫人物的內在神情著稱。劉開渠對蕭傳玖的評價是:“他的作品富於整體感,結構嚴謹,如同一座設計很好的建筑一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很完整:猶如一座石山,穩立在大地之上。”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南昌起義》形象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情景。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自那時起,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就英勇投身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為中華民族謀獨立、謀復興的歷史洪流,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南昌起義發生的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

此件浮雕構思以小見大,從起義部隊中的一支來反映南昌起義的宏大場景。在構圖上,浮雕體現了傳統中國畫布局的整體性和“入畫”感,分為左右兩個部分,並相互呼應。人物形象選擇和表現凸顯出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角色的典型性。雖僅刻畫了21個人物形象,但從他們的神態上顯示出對於革命的信心、對於未來的希望,體現出鼓舞人心的視覺張力。浮雕展現了1927年8月1日凌晨,一位指揮員揮手向戰士們宣布起義並傳達命令,戰士們反響強烈:有的高舉起旗幟,有的激昂地高呼,有的舉起拳頭,有的托起槍支,氣氛緊張而熱烈。

浮雕右下角還刻畫了3名普通百姓,他們沒穿軍裝,也沒有武器,但手裡提有沉甸甸的彈藥箱,說明了起義部隊將士承擔了戰斗任務,而他們最重要的后盾是人民,表明了黨領導下的部隊力量源於廣大人民群眾。

浮雕中的諸多細節值得注意,體現出藝術家對於雕塑創意的獨具匠心。譬如,在浮雕左側,刻有一座建筑屋頂,即江西大旅社的屋頂。在南昌起義時,周恩來等人就是在這座建筑中對各部發號施令的。現在,這裡已被改造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該座建筑屋頂處於浮雕最高位置,象征了黨對人民軍隊的領導。值得注意的是,戰士手裡拿著的馬燈位於該屋頂下方,它在其中不僅是照明工具,更是象征著起義給“黑夜”帶來光明,突出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歷史意義。

與其他許多歷史題材浮雕不同,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沒有刻畫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這主要是因為毛澤東主席當時提出不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突出任何個人英雄,而要突出人民群眾的主導地位。因此,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天下百姓謀求幸福的理想,也顯示出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群眾放在首要位置的政治態度。

精神萬古,豐碑永在。雕塑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永恆生命力將鼓舞與激勵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奮勇前行。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館長)

經典回放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南昌起義》呈現的是在1927年8月1日凌晨,一位年輕的指揮員揮手向戰士們宣布起義的場面,重點刻畫了指揮員和戰士們屏住呼吸、全力以赴,准備投入戰斗的情景。這一情景看似安靜,卻充滿了發展的可能性,讓觀者心裡產生出一種強烈的預期。作品中刻畫了21個人物,造型生動,群情激昂。

浮雕是雕塑和繪畫的結合,適合用以表達眾多人物和歷史事件。人民英雄紀念碑的8幅浮雕,展現的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全景歷史。《南昌起義》與其他幾幅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作品一起,成為了新中國雕塑史上的經典。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