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鄉村 醉美民宿

——探尋婺源民宿產業十年提質提標路

2021年05月28日08:17  來源:江西日報
 

繼看花、賞楓、晒秋之后,民宿成為婺源的又一張全域旅游名片。

自2011年第一家古宅型民宿九思堂開業以來,經過十年快速發展,如今婺源民宿總數超過900家,呈現以九思堂為代表的古宅度假型、以厚塘庄園為代表的徽州文化生活體驗型、以花田溪為代表的鄉間野趣型等多類型、多層次的發展格局,並形成篁嶺、思溪延村等一批民宿集群,民宿產業不斷提質提標。

民宿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婺源縣委、縣政府的鼓勵扶持。該縣在全省率先推行民宿規范經營許可制度,出台《民宿(農家樂)特種行業許可實施辦法(試行)》,設立2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產業發展,並適時成立婺源民宿協會對行業進行規范管理。

從身份含糊的“游擊隊”到持証經營的“正規軍”,婺源民宿產業由此走上規范管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走在全省民宿產業發展的前列。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民宿產業不斷提質提標

說到古宅民宿,不得不提及吳志軒——婺源古宅型民宿“吃螃蟹”的人。

2011年國慶節,九思堂在婺源縣清華鎮開業。這家由一棟老宅改造而成的古宅型民宿,吳志軒把徽州文化融入其中,游客住在這裡,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欣賞古宅各類精美的雕飾,還可以全天候感受古宅厚重而獨特的文化氣息。一時間,九思堂名聲大振,引爆婺源“旅游圈”。一年多的時間裡,將軍府、明訓堂等古宅型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出。

“開業后各方面反響都非常不錯,但我們自己住了幾個月之后,恨不得拆了重修。”5月19日,吳志軒笑著對記者說,當時是他們團隊第一次做古宅型民宿,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以照抄照搬,像古宅的防潮處理、隔音效果、保溫功能以及日常保養等,都是精細活。“之后打造的繼志堂、留耕堂、務本堂、慮得堂4棟古宅,我們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在修繕保護和功能提升上花的功夫都大大超過九思堂,盡力讓游客的體驗感更好。”

“回望這十年發展,差不多是三年一個台階。從最初對古宅進行簡單的修復、保護后經營,到2014年左右,發展到對古宅的硬件進行全面升級、對服務流程進行相應規范,不斷增強客戶的舒適度。”婺源縣民宿協會會長、婺源厚塘度假庄園創始人劉芳告訴記者,用業內的話來說,就是“外面五百年,裡面五星級”。

如今,一些注重品牌建設的中高端民宿,積極順應旅游品質升級、游客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在民宿中厚植文化元素,將造紙拓印、採茶制茶、木雕制作等傳統工藝融入經營,以此提高游客的體驗感,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並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效應。“厚塘庄園就將農耕文化和馬術文化融入其中,讓游客獲得了不一樣的體驗。”劉芳說。

據悉,目前婺源民宿總數超過900家,其中中高檔民宿130余家,呈現以九思堂為代表的古宅度假型、以厚塘庄園為代表的徽文化生活體驗型、以花田溪為代表的鄉間野趣型、以從前山居為代表的精品小筑型和以天淨沙為代表的洋民宿等多類型、多層次的發展格局,並形成篁嶺、思溪延村等一批民宿集群。

“從小而散,到多而全﹔從民宿老板自發經營,到政府引導、扶持和規范管理﹔從注重室內環境和個性體驗的單體運營時期,到注重聯動開發和多業態經營的民宿集聚時期,十年間,婺源民宿產業不斷提質提標。”長期關注研究當地民宿產業的汪先生對記者表示。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一系列制度為民宿發展保駕護航

2011年,在婺源民宿產業發展的起步階段,該縣立足古村落資源優勢,抓住婺源獲批全國唯一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契機,確立“高端民宿做優、中端民宿做強、低端民宿做精”的工作思路,採取“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方式,推動民宿產業規模化和集聚化發展。

做民宿,光有情懷是遠遠不夠的。為幫助民宿業主解決實際困難,近年來,婺源縣出台《民宿產業扶持暫行辦法》,縣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用以獎勵和扶持民宿產業。由縣財政籌集資金設立風險緩釋基金,撬動信貸資金發放“旅游業信貸通”(以下簡稱“旅貸通”)貸款,拓寬融資渠道,解決民宿主“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全縣秀美鄉村建設和涉農資金項目安排上,優先建設民宿發展集聚村的基礎設施。打造歷史文化名村虹關村、“攝影村”漳村、“進士村”嚴田村等一批“免費景點”,為后續民宿產業集聚發展拓展空間。2017年年底,婺源縣民宿協會成立並編制《婺源民宿標准》,積極引導全縣民宿標准化、規范化發展。該縣制作婺源民宿地圖廣泛推介,提升外界的關注度,打響“婺源民宿”整體品牌。

2020年12月,該縣出台實施的《關於優化服務規范婺源民宿投資開辦流程(試行)》明確規定,由村居對轄區內實施發展民宿的資源進行調查摸底,對其中有意向退出宅基地的房屋,由村集體統一收儲﹔縣民宿辦對外發布可供投資開發民宿的信息資源並提供咨詢服務,民宿投資開辦流程得以進一步簡化優化。

“縣裡成立了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旅游、發改、財政、消防、規劃、國土、文物等為成員單位的全縣民宿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解決問題。針對民宿尤其是古宅民宿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土地性質轉換、消防安全保障等問題,2018年出台並落實了支持民宿發展的各項配套政策,破解民宿發展瓶頸。”婺源縣文廣新旅局副局長王根盛向記者介紹,該縣出台《民宿(農家樂)特種行業許可實施辦法(試行)》《民宿許可証辦理流程》等地方性准入標准和管理制度,民宿老板需取得工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証、公共衛生許可証和特種行業許可証這四証方可經營。

從“觀光旅游”到“休閑度假”,婺源民宿助推文旅產業轉型

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一棟棟古老的徽派民居,正無聲地訴說著歷史。走進屋內,呈現眼前的是現代化的生活設施,舒適宜人又溫馨。5月19日,記者走進厚塘庄園時,來自廣東珠海的自駕游客羅女士和4位姐妹正在謙和堂內寬大的茶台前喝茶聊天,十分開心。“我們在這裡過了3天慢悠悠的生活,天氣好就出去走走看看,天氣不好就窩在庄園裡喝喝茶、聊聊天、散散步……這種感覺太好了!”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閑暇之際到婺源來住特色民宿、體驗民俗文化、感受鄉間慢生活,是不少城市游客的選擇。他們把婺源作為旅游目的地,就是為了感受不一樣的外部環境、人文氣息和服務水准。文旅產業已經從單純的觀光旅游向追求更高品質的休閑度假轉型。

靠牆而立的壁爐、寬大舒服的沙發、高大明亮的落地窗……位於思口鎮思溪延村的花田溪民宿,乍一看頗為現代,但內核還是老宅子的靈魂。這本是村裡破敗的一處清代建筑,被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畢業生馬志剛通過租賃方式改造成民宿。“2015年初,我因為旅游和它結緣,那時候整棟建筑的倒塌面積超過70%。”馬志剛回憶說,他先后投入800余萬元對古宅進行保護、改造,並對147件老物件進行“活化”:榨油樁用作吧台、門楣殘件用作餐桌,一條差點被當柴火燒掉的雕花梁,成了壁爐邊的獨特裝飾。“除了壁爐、茶台、投影儀、智能馬桶等民宿標配,這裡還有一面一米多高的徽派磚牆,上面放置了不少磚雕,值得我們慢下來,細細品味徽派文化的魅力。”山東游客楊先生說。

“旅游產品不僅要提升質量,還要滿足客人的綜合需求,而非簡單功能的滿足。我們想讓游客有更深的文化體驗,給予他們想不到的更多玩法。”據吳志軒介紹,公司打造系列精品民宿的定位是“本土文化生活度假地”,倡導的是一種游客可以沉浸的生活狀態。近年來,他們積極開展“逸家園共建計劃”,推出造紙拓印、制墨刻硯、觀星Party、古道徒步、採茶制茶等各類活動,豐富游客游玩體驗。

鄉村民宿的興起,深刻地改變著游客的出游方式。“住一天是觀光游、住一個星期是度假游、住一個月是養生游”,游客從僅僅是“看”鄉村的“觀光客”,轉變為“體驗”婺源風情民俗的“度假客”,延長逗留時間,增加旅游消費。

最美鄉村,醉美民宿。如今,民宿產業已成為婺源全域旅游的名片,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因民宿來到婺源、愛上婺源,同時,一大批有情懷、有能力的投資商和鄉賢到婺源創業,為鄉村振興帶來生機和活力。(記者 余 燕)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