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11時許,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湖田小學食堂內,兩名廚師正在嚴格按照操作流程洗菜、切菜、炒菜。11時40分許,熱騰騰、香噴噴的菜出鍋了。當天的菜是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冬瓜肉餅湯。“一周五天,每餐兩菜一湯,每天菜品都不一樣,學生們吃得可高興了!”湖田小學校長劉存光笑著說。
湖田小學共有146名學生,很多學生的家離學校較遠。以前,由於學校沒有食堂,學生吃午飯成為一大難題。劉存光告訴記者,80%的學生靠家長送午飯到校,耗時費力又麻煩﹔20%的學生早上自帶午飯到校,天冷時,飯菜會變涼,天熱時,飯菜易變味。
2019年,湖田小學籌集資金,修建了一間學生食堂。但是,食堂於2020年3月建好后,因缺乏資金,配套設施沒有到位,一直無法投入使用。
今年4月,吉州區開展大調研、大走訪活動。4月8日,多名學生家長提出,希望湖田小學食堂早日投入使用。家長們的意見得到高度重視,當天,區教育體育局負責人來到湖田小學現場辦公,決定投入資金10萬元,用於購買廚具、餐具、桌椅以及聘請廚師等。相關部門在嚴格驗收后,為食堂辦理了相關証件。4月19日,湖田小學的標准化食堂正式投入使用。
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走出教室,排好隊,依次進入干淨明亮的食堂。認真洗手后,從消毒櫃中拿出餐具,來到窗口前打飯。值日老師穿戴好防護設備,忙著給學生分餐。
學生們打好飯菜,盛好湯,坐在桌前,一個個吃得嘴角冒油。劉存光告訴記者,為了確保飯菜質量,學校與一家大型超市簽訂了供貨協議,食堂的米、油、菜等由超市專車配送,每批次食材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才能進入食堂。學校還建立食品留樣、溯源等制度,確保師生用餐安全。
二年級學生朱梓恩家離學校較遠,由於家長工作較忙,中午沒有時間給他送飯,上學以來,他一直是早上帶飯中午吃。“每天帶個保溫桶,很麻煩。保溫桶冬天作用不大,到了中午,飯菜還是會涼。現在好了,每天的飯菜熱騰騰、香噴噴的,我飯量比以前都大了。”朱梓恩高興地對記者說。
“我們夫婦倆每天早上到工業園上班,晚上才能回家,孩子的午飯一直由他爺爺送。現在每餐隻花6元錢,孩子就能在學校吃上這麼好的飯菜,我們放心了!”學生家長劉先生欣慰地說。
吃完飯,一些學生來到學校的“開心農場”,為蔬菜澆水、除草、鬆土。劉存光告訴記者,“開心農場”面積80平方米,學生們通過在“開心農場”親手種植辣椒、豆角、茄子等蔬菜,體驗勞動的辛苦,感受收獲的快樂。“我們每星期採摘一次蔬菜送到食堂,品嘗自己親手種植出來的勞動果實,覺得特別香!”學生段梅笑著說。
“學校每個月對菜品的採購清單、資金的使用情況等進行公示,讓食堂在陽光下運行。”劉存光指著食堂的公示欄對記者說,“解決了146名學生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幾百名家長的后顧之憂。我們會進一步提升食堂運營管理水平,確保學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羅家源 記者 曹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