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本地、外埠“三位一體”

萍鄉雜交水稻制種形成大格局

2021年06月16日06:58  來源:江西日報
 

每年初夏時節,萍鄉雜交水稻制種業就會呈現春秋同框的景象。萍鄉制種基地,空曠平整如鏡的田壟上,農民們播撒種子,播下一年的希望。而在遙遠的海南基地那邊,則是一派繁忙的豐收場面,機器隆隆,金色的種子源源不斷地收獲歸倉。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種業是農業生產的起點,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因此,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萍鄉開展雜交水稻制種已有近50年的時間,見証了我國雜交水稻半個世紀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劣到優的發展歷程。上世紀70年代,在雜交水稻專家顏龍安院士、全國勞動模范張理高等老一輩專家帶領下,萍鄉人開始像候鳥一樣來往於內地和海南兩地制種,並逐漸在湖南、福建、廣西等地建立起以水稻為主的良種繁育基地,形成了南繁、本地、外埠“三位一體”和“育繁推”一體化的發展大格局,成為全國種業的一面旗幟,為我國加快雜交水稻新品種推廣,調劑種子市場供應和平抑種子市場價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較大貢獻。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萍鄉南繁制種面積佔全國的85%以上,每年制種面積近20萬畝,每年所制的種子佔全國供種量的近20%,保障了我國南方籼稻產區3000萬畝以上的雜交水稻種源。制種產值達7億元。畝產量從制種初期的10多斤,達到目前的300斤至400斤,高產達600多斤。今年,萍鄉通過招商先后與江西的現代種業、先農種業、科源種業、金山種業,湖南的隆平高科,廣西的兆和種業、恆茂種業、綠海種業等種業企業對接洽談,落實制種訂單4.8萬畝。

2016年,新《種子法》實施以來江西省首個“育繁推”一體化國家級A証書頒發給萍鄉制種企業——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它標志著萍鄉雜交水稻制種業研發、生產、向市場推廣銷售的能力邁上了新台階。全市現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專業制種公司2家、制種專業合作社6家,制種專業村30多個,制種大戶150余戶,從事制種的專技人員300余人、常年從事制種農民近萬人,為國內48家種子企業從事委托制種生產,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備的雜交水稻產業鏈。

品種選育成果豐碩。萍鄉依托現有科研團隊,開展與產業技術體系、種業科技聯盟、科研協同體等合作交流,先后與江西省農科院、顏龍安院士團隊簽訂共建農業科技平台合作協議、萍鄉市鄉村振興戰略科技合作服務協議,選育了一批水稻新品種。“十三五”期間,萍鄉市農科所主持選育或聯合選育18個(次)水稻新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其中7個水稻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推廣應用面積200多萬畝﹔總計實施各類科技項目60多項次,獨立轉讓科技成果4項﹔獲科技成果登記5項﹔獲植物新品種權6項,申請保護並公告8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件等。

近年來,萍鄉以“做強萍鄉水稻制種業,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為目標,圍繞擴大規模、提升質量、補齊短板等重點,加速生產要素聚集和產業升級,積極推進制種大市向種業強市邁進。

制定發展規劃,促進產業集中布局。萍鄉市委、市政府連續多年將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列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12年,下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雜交水稻制種大市的目標﹔2014年,出台了《萍鄉市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2014-2020)》,提出要抓住雜交水稻制種優勢產業,實現制種大市向種業強市的轉變﹔2015年,出台了《關於扶持雜交水稻種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2018年,將現代種業納入全市打造“1+1”重點農業產業,重點予以支持。

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今年,萍鄉市政府進一步完善了產業扶持政策,下發了《關於支持我市制種產業發展若干實施意見》,增加了保額500元/畝的水稻制種補充商業保險,對200畝以上制種主體市級補助75元/畝。設立了首期投資1.5億元的江西省興贛種業發展基金。積極探索創新金融服務。出台《萍鄉市種業“訂保貨”管理辦法》,銀行根據制種企業、專業合作社或制種大戶的制種訂單和保單向其發放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力爭到2025年,全市種業融資規模達到10億元以上。

健全行業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萍鄉市農業農村局下設市種子管理局,主要負責全市制種行業管理、協調、服務的日常工作。2007年,成立了萍鄉市雜交水稻南繁制種協會,每年化解各種問題與矛盾20余起,保障了全市種業健康穩定發展﹔2010年,為規范行業內部管理和自治自律,由制種企業牽頭成立了萍鄉市雜交水稻制種協會﹔2013年3月,經中國種子協會批准,成立了以萍鄉雜交水稻制種協會為基礎的中國種子協會南繁制種分會,形成了部門、行業協同共管的管理體系。

注重人才培養,提升種業科技水平。萍鄉市出台了引進外來人才的管理辦法,建立“政、經、學、企”融合發展機制。通過政府給政策,學校為企業提供創新創業型高技術高技能人才服務種業。組建種業課程體系研發團隊。在萍鄉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院士基地(五陂鎮)和天涯種業研究院(麻山鎮)設立兩個種業教學培訓基地。

今年,湘東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標志著萍鄉雜交水稻制種產業邁上了新台階。圍繞“一核多區”“一中心多基地”的水稻制種產業發展思路,該產業園全力推進打造水稻制種強市,實現到2025年實現本地制種面積15萬畝的產業規模,形成以本地制種基地為核心的萍鄉制種產業發展格局,將萍鄉建設成為全國雜交水稻繁制種主要生產基地。(楊 釗 尹富嵐)

“候鳥”印象

“洪發,啥時候從海南回來的?”

“前幾天,正好趕上插秧。”6月13日,在湘東區排上鎮橋頭村,筆者見到高洪發,他正光著膀子在田裡干活,古銅色的皮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古銅般的膚色,是28年“候鳥”生涯給高洪發留下的身體痕跡,也是湘東成千上萬“候鳥”的集體印象。每年冬天,他們奔赴海南,在那裡耕種一季稻種,第二年夏天,他們“飛”回家鄉,趕上一季農作。

排上鎮是有名的“雜交水稻制種之鄉”,家家戶戶有人制種。1993年,17歲的高洪發和村裡的一群年輕人跟著鎮上南繁制種隊來到海南,成為一名制種工。

整田、育秧、防虫趕鳥、扯草、放水、守穗、噴農藥……一天勞作10多個小時,住茅房、睡地鋪,這不是最苦的,“最難受的海南的日頭,一天晒下來,身上脫一層皮,火燒似的疼。”高洪發說。

一同去的年輕人不少知難而退了,但高洪發堅持了下來。家裡指望他掙錢養家。剛去的時候,他一個人負責管理5畝稻田,每天工資3元。由於他能吃苦、肯學習,第二年,他就開始管理10畝稻種田,工資也漲到了8元一天。

“不僅要掙工資,還要學技術。”高洪發認定了自己將以制種為生,特別注重學習,平時除了吃飯睡覺,一有時間,他就跑到田間轉悠,觀察水位、花穗,或者向他人請教。

自身的努力,加上老一輩制種能手的傳幫帶,高洪發的制種技術漸漸成熟。由他管理的稻種田也從10畝增長到上百畝。如今,高洪發成了團隊中的技術骨干,擔任生產大隊長,帶著11個人管理540畝稻種田。一季下來,收入近5萬元。

制種讓高洪發家擺脫貧困,生活有了大起色。他順利娶妻生子,2018年建起了新房。

近幾年,排上鎮不少村民不再做“候鳥”,而是選擇在家門口就業或創業。橋頭村成立共創專業合作社,村民們入股合作社,既能在合作社務工,年底還能分紅。

高洪發也動了這心思,他說:“現在政府對制種業扶持力度大,出台了不少優惠政策,我也想試試。以前都是為別人打工,今后我想自己當老板。”(溫風嬌)

以“國字號”名片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湘東區打造中國雜交水稻良種繁育中心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1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萍鄉市湘東區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榜上有名。這標志著湘東將以“國字號”名片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湘東區是全國知名的“制種之鄉”,我國雜交水稻制種素有“水稻制種看南繁、南繁制種看萍鄉、萍鄉制種看湘東”的說法。已故“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院士曾為湘東區揮毫寫下“雜交水稻制種之鄉——排上鎮”。湘東區雜交稻制種繁育基地被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第一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制種產業基本囊括了全國雜交水稻新品種推廣前期生產試制的重要環節,形成了南繁、本地、外埠“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發展格局。2021年全區制種大戶與海南廣陵高科、廣西昭和、湖南永益等23家制種公司簽訂制種合同,完成制種面積39180畝,其中創建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的4個鄉鎮將完成制種30050畝。

近年來,湘東區瞄准提升中國雜交水稻制種之鄉、打造中國雜交水稻良種繁育中心的目標,創建具有全國競爭優勢的現代種業產業園區,為促進江西乃至全國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產業園立足江西、面向全國,計劃總投資19億元,建成一批相對集中、長期穩定的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機械化種子生產基地,水稻制種面積合計達5.85萬畝。公共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現代化,水、電、路、訊、網絡等條件具備。種子收后處理、加工流通、儲運設施配套完善。力爭到2022年,產業園主導產業(水稻種業)總產值達到31.20億元,佔產業園總產值比重達到75.20%﹔發展2至3家繁育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子企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例達到88.70%以上,入園參與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達到50個、合作社達到48個、家庭農場達到20個。

構筑強勁的科技支撐。鞏固提升天涯種業院士工作站等既有科研平台,深化與中國水稻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多措並舉提升園區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新建3個省級以上科研單位平台,合計達到8個,研發推廣一批雜交水稻優良品種,實現良種良法良機配套,良種覆蓋率達98.5%。全面實現農業“一控兩減三基本”,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45.0%、農藥利用率達45.0%,園內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的比例達91.5%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100.0%。

深化湘東區南繁育種人才能力培訓。健全企業與當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就業40000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500元、年均增長9.52%,聯農帶農效果顯著。(朱煥榮)

萍鄉水稻種業發展明確方向

形成品牌核心競爭力

近日,萍鄉市委、市政府召開水稻種業發展工作座談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賀浩華等種業專家,協會、企業負責人,制種大戶代表,從種業發展規劃、品牌建設、人才培育、政策保障、科技創新等方面,為萍鄉水稻種業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

全市各級部門將充分吸收各位專家、行業企業家、制種大戶代表的意見建議。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增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全市各級各部門將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搶抓戰略機遇期,把加快打造水稻制種大市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積極融入江西南繁基地建設,集中力量攻堅,圍繞擴大規模、提升質量、補齊短板等重點,加速生產要素集聚和產業升級,切實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為全國穩定糧食生產、打好種業翻身仗貢獻萍鄉力量。各級各部門及種業企業將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持續增面擴面,鞏固好“大”的優勢,以湘東區創建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為契機,重點加強湘東、蓮花、蘆溪、上栗等優勢區域良種繁育基地的規劃建設﹔另一方面要持續扶優培強,培植好“強”的根基,積極培育引進一批制種龍頭企業和制種大戶,逐步形成以制種企業為龍頭、制種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制種專業戶為基礎的制種產業體系。

下一步,全市將集中力量重點解決好平台問題,大力整合農業科研院、所、站資源,加緊成立市級農業科學研究中心,補齊技術上的短板﹔著力解決好人才問題,引進高層次人才,完善農業科研人才的培養機制,讓科研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著力解決好經費問題,用好用足制種產業扶持政策,促進金融供給與農業惠農通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不斷吸引外商外資投資種業發展。加強新品種的市場化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早日形成品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萍鄉制種業在全國種業界的影響力。(何 越)

(責編:邱燁、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