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3年上影廠拍攝出新中國首部彩色電影,到2020年躍居全球第一票房市場,中國電影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光影長河映射新中國巨變(來這裡打卡(28))

鄭 娜

2021年06月16日07: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虞縣,祝家庄,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1954年5月20日晚,瑞士日內瓦湖濱旅館大廳史無前例地播放了一部來自中國的戲曲電影,觀眾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記者。當放映到精彩片段時,不少人感動得淚水盈眶。放映結束,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一位美國記者說:“影片太美了!”

這部引起轟動效應的電影,就是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會議期間播放的越劇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它也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1953年10月29日,人民日報第三版刊發一則文化簡訊《五彩越劇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攝制完成》,介紹了該片的拍攝信息。

“電影是1953年7月開始拍的,正值盛夏。”在上海電影制片廠原址僅存的一個攝影棚裡,《梁祝》導演桑弧之子、電影學者李亦中向記者談起老一輩上影人當年拍片的情況,“那時我們國家的電影工業還相當落后,生產一部彩色電影非常不容易,沒有國產彩色膠片,到國外市場用高額外匯購買也很難。所以,拍《梁祝》用的是東德過期的彩色膠片。”

膠片總算有了,但由於攝影棚電源與照明不穩定,彩色底片不能正確感光,拍出來的第一批樣片效果並不理想。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上海市調配了防空用的探照燈發電設備協助拍攝……就這樣,克服種種困難,影片終於拍攝成功。

“冷戰時期,西方陣營封堵中國、看衰中國,認為文化藝術在共產黨執政下的中國得不到發展。《梁祝》的出現,讓這種反華輿論不攻自破,也有助於國外人士了解和接受中國文化。”李亦中說。

無論是從中國電影的發展還是從公共外交、跨文化傳播等層面來看,《梁祝》都堪稱一部劃時代的電影作品。此后,上影廠又陸續拍攝出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故事片、第一部音樂傳記片、第一部彩色立體故事片……不僅創造了中國影史上的多項“第一”,更在銀幕上留下許多經典的藝術形象。《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紅色娘子軍》《李雙雙》《廬山戀》《開天辟地》《高考1977》《建黨偉業》《西藏天空》《攀登者》《1921》……一部部精品力作,記錄了新中國發展的生動影像,向世界呈現著不同時期的中國故事。

“上影廠成立70多年來,始終參與並見証了中國電影事業的騰飛。我們驕傲地看到,目前中國電影已進入一個快速且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說。今天,在上影廠原址上,上海電影博物館和上影集團大樓拔地而起。走進博物館,可以看到3000多件見証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歷史物件,還可以感受最新的光影高科技。

“歡迎您搭乘‘光影電梯’”“此刻您正踏上‘燈光紅毯’”……上海電影博物館講解員金燕向記者展示了一處處令人炫目的互動裝置。據她介紹,博物館現在年均到訪人數20萬左右,既有電影愛好者,也有前來懷舊的中老年人,還有帶孩子來體驗電影藝術的年輕父母。

在與博物館相隔兩三公裡的上海影城,觀影者絡繹不絕。記者採訪當天,恰逢多部新電影上映。“這麼多片子,阿拉看哪一部呢?”一位姑娘盯著售票處滾動的信息屏,轉頭問身邊的同伴。在可容納千人的“東方巨幕”廳前,一對影迷情侶告訴記者,他們一年要看100多場電影,業余生活充實又開心。

“上海影城建於1991年,那個年代,每月上映的新片屈指可數,也沒什麼檔期排片的概念。現在,電影片源充足、市場繁榮,成為大眾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上海影城原總經理顧艷說。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電影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電影設備、特效制作、觀影市場等方面彰顯出強勁實力,受到國際社會關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業界率先復蘇、持續回暖,全年電影總票房達204.17億元,首次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票房市場。

從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到第一批大規模運用數字技術的國產電影《緊急迫降》《沖天飛豹》《橫空出世》,再到75%特效由中國團隊完成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這條光影長河奔涌不息、色彩斑斕,伴隨著新中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也映射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神州巨變。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