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蔬菜大棚碩果累累、紡織服裝產業蓬勃發展、紅色旅游井噴式增長……仲夏六月,行走在於都城鄉,處處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年來,於都縣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把黨建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奮力譜寫於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鄉村振興潛力迸發、工業產業強勢崛起、紅色旅游綻放異彩。
黨建引領 爭做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果蔬豐盛、阡陌交通、白牆灰瓦……走進江西省生態文明示范基地、全省鄉村振興示范點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一幅幅美好景象呈現眼前。
潭頭村一度處於貧困落后狀態:電壓低、道路差,基礎設施落后……近年來,潭頭村實施“打造過硬村組干部隊伍”“鍛造優秀黨員先鋒隊伍”“筑牢黨組織堡壘”三大工程,從能人、大戶、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把懂經濟、會管理、作風正的人作為后備人才,不斷筑牢基層堡壘。在新選任村組干部中,致富“領頭雁”有12人。在“領頭雁”的帶動下,潭頭村成立了旅游發展理事會,圍繞打造蔬菜特色村、“不忘初心”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秀美鄉村,2019年潭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8.8萬元,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近百萬元,村容村貌實現了完美蛻變。
盛放的蘭花爭奇斗艷,連片的大棚氣勢恢宏,優質水稻一碧傾野……在禾豐蘭花小鎮,一座集蘭花觀光、蔬菜種植等於一體的現代化特色小鎮映入眼帘。
注重“選、育、管、用”,建強頭雁隊伍。於都縣從致富能手、務工返鄉優秀青年、高學歷人才、退伍軍人中選拔任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分層次、多舉措、全覆蓋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教育培訓,有效提升了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葛坳鄉小源村44歲的周新福是源輝專業種養合作社負責人,養殖肉鴿1萬羽,通過吸納村民入股、享受“一村一品”產業獎補和利息分紅的形式,帶動村民增收﹔在今年年初的換屆選舉中,周新福高票當選為小源村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副書記曾志華是谷禾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水稻1600畝,帶動村民每年增收2000元。村治保主任曾九龍是一名預備黨員,養殖肉鴨2000多隻,帶動村民每年增收3000元。
強化黨員管理,助推作用發揮。於都縣創新黨員“四式”管理,通過“目標式”管好先鋒型黨員、“引導式”管好完成任務型黨員、“服務式”管好力不從心型黨員、“跟蹤式”管好喪失作用型黨員,全面提升黨員整體素質。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激發黨員先鋒創績的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全縣共培育黨員致富項目513個,黨員致富帶頭人2626人,設立黨員示范崗215個,選樹宣傳新時代贛鄱先鋒14人﹔已建成89個鄉村振興示范點,第三批46個鄉村振興示范點正如火如荼建設中。
黨建引領 打造中國紡織服裝名城
“每個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不比在外地務工差,還能照顧孩子上學。”在江西脈動智能制造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年輕女工肖林林高興地說。
以高產能推動高效益,以高效益促進高收入。江西脈動智能制造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持續發力,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促進產業轉型。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於都縣工業園區黨委在脈動智造成立黨支部,派出黨員干部擔任黨支部書記,全力助推黨史學習教育轉化成服務企業發展的巨大動能。“我們把黨支部建立在企業,充分發揮黨對經濟發展的領導作用,提升服務能力。”於都縣工業園管委會企業服務股股長、脈動智造黨支部書記賴石說。
“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讓黨員先鋒崗成為引領全體員工‘比學趕超’的旗幟。”脈動智造黨員先鋒崗班組長劉繼紅介紹,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他們把每月兩次的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沉入一線躬身實踐的動力,生產業績連續飄紅。
脈動智造以高產能推動高效益,以高效益促進高收入,這是於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新設備、新平台,結構創新、銷售創新,讓公司實現了質的飛躍。”江西布威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廣輝說,在於都縣推出人才引進補貼,為工業園區員工解決小孩上學難題,搭建招工平台,免費提供招工服務等,2020年公司營業額就突破了1500萬元,比2019年翻了三番。2020年7月,於都縣人民政府出資組織力量前往杭州,參加跨境電商學習,帶動該縣6家企業從事跨境電商銷售。
繼獲評“中國紡織服裝名城”之后,2020年12月,於都縣又躋身全國6家紡織服裝行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之列。
近年來,於都縣把紡織服裝定位為首位產業,聘請中國服裝行業協會專家團隊編制《於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致力於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聚焦紡織服裝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全面加快建設智造基地、設計中心、展銷中心、檢測中心、物流中心、面輔料市場、服裝學校等“十大公共平台”﹔持續提升園區平台承載力和聚集力,園區面積從原來的5.3平方公裡擴展至11.3平方公裡﹔先后投入71億元,完善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園區產城融合﹔為首位產業發展提供完善配套,總部大樓、設計中心已建成使用,水洗產業園、展銷中心、FDC面輔料數字圖書館等已經投入使用。
黨建引領
探索紅色旅游發展路徑
“就算是隻剩下我一個人,我也要把發電機背出去。”端午小長假,在嶺背鎮謝屋村,村裡的紅色故事講解員繪聲繪色地向游客一遍遍講述“長征模范”謝寶金的故事。
謝屋村是“長征模范”謝寶金的家鄉,全村有名有姓烈士30多名,是有名的紅軍村﹔周邊水頭村、上營村、禾溪埠村均為人口大村,區位效益、示范效應、傳承效應尤為凸顯。謝屋村又是明代廣東都指揮使司謝寧的故裡。謝屋村深度挖掘厚重的古韻文化,充分發揮賢良德治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讓步蟾坊、東山世家祠、九井十八廳、鵬搏北海門樓、攬秀樓、古驛道綻放異彩,助推鄉風文明、鄰裡和諧。
於都是千年古縣、文化名縣,擁有118處紅色舊址,有2項國家級、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底蘊深厚。在建設過程中,各鄉鎮以黨建為引領,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和文化內涵等,圍繞本土歷史文化,做好“文化+”文章,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農耕文化、體育文化,結合本地獨有的一些擂茶、醬油、珍珠粉、龍珠茶、蘭花等特有的產業文化,在鄉村建設中有機融合,或建成村史館,或建設體驗所,或成立合作社,彰顯文化底蘊,重現文化魅力,讓千年古縣的文化在農村代代傳承。
在仙下鄉龍溪村,依托龍溪村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當地政府按照“旅游+產業”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幫助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2020年7月,該村老朱組的朱福生把自家的房子重新裝修后,辦起了民宿,僅僅兩個月就接待了70多人次的游客。2020年,龍溪雲端康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民宿累計接待住宿游客500余人次。
在橋頭鄉鄉村振興示范點水背村,一件件紅色文物見証了革命戰爭年代的烽火崢嶸﹔一張張發黃照片訴說著浴血奮戰的苦難輝煌,堅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切入點,以紅色旅游助推紅色文化傳承與光大,促進鄉村振興。
在段屋鄉圍上村,該村以“長征零起點”為切口,不斷加大紅色舊址修繕保護力度,讓紅色舊址再現往日輝煌。慕名前來的游客絡繹不絕。來自浙江的吳女士說:“一直以來,我對紅軍長征這段歷史很感興趣。趁著假期來這裡,親眼目睹了紅一軍團排以上干部會議舊址,深受鼓舞。”
據於都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於都把紅色旅游融入大規劃,將紅色旅游業與工業與現代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相結合,不僅發展了紅色旅游,還帶動了工業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融合發展,形成了以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為核心、多個精品區域為支撐的“眾星拱月”全域旅游發展架構。(宋嘉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