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人民愛我軍
——從八一南昌起義到新時代軍民魚水情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南昌城頭的那一聲槍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槍聲劃破蒼穹,軍號奏響戰歌。
從此,這支從南昌走出的軍隊,和江西這片紅土地有了割不斷的血肉深情,心系於此,情系於此﹔
從此,這片紅土地上的人民與軍隊間有了魚水般的濃濃情意,擁軍愛民成為代代相傳的光榮傳統。
軍愛民,民擁軍。人民子弟兵與紅土地的深情厚誼,在戰爭年代無處不在,在和平年代熠熠生輝,在9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中歷久彌堅,不斷演繹出新的動人故事。
人民軍隊愛人民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在這裡我們黨創建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人民軍隊從此成為黨領導下的“戰斗隊、工作隊”。
時光回溯到1927年,沿著泥濘的山路,毛澤東一行來到大倉村,與袁文才在此商談工農革命軍進駐井岡山相關事宜。由此,點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90多年后的仲夏時節,記者走進井岡山市龍市鎮大倉村,寬闊筆直的瀝青馬路穿村而過,水塘裡太空白蓮迎風綻放,山坡上黃桃挂滿枝頭,村裡游人如織,民宿、農家樂生意興隆,這個曾經的“十二五”省級貧困村,早已換了新顏。井岡山市人武部2015年開始挂點幫扶大倉村,集合軍地力量打造了多個紅色景點,發展了多個特色產業,大倉村綠色產業和紅色旅游交相輝映,一舉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茅坪鎮中村村,井岡山斗爭時期“朱毛挑糧小道”途經的村庄之一。當年,軍民齊心協力,解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給養問題。如今,在江西省軍區機關的對口幫扶下,中村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過上好日子的村民逢人便說,“當年紅軍與老百姓同吃住,現在解放軍和我們心連心。”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江西省軍區先后派出173名團以上領導干部與挂點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結成對子﹔選派21名干部職工擔任幫扶村第一書記, 416名團以上干部每人結對幫扶至少1名貧困學生,每年個人資助不少於1500元。江西省軍區還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調駐贛部隊“集團作戰”,制訂下發《傾情助力江西革命老區建設發展的意見》,確定扶貧幫困、扶教助學、健康關愛、文明示范、烈士榮光、和諧平安等6項工程,用幫建基層組織、援建基礎設施、開展智力扶貧、扶持產業項目、資助困難對象等一系列“組合拳”,把對老區人民的幫扶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被群眾譽為“永遠不走的紅軍工作隊”。
軍心連著黨心民心,軍心中飽含著沉甸甸的愛民情懷。
猶記得,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英勇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不顧危險,跳入九江大堤潰口處,戰士們手拉著手,用身體圍起人牆,守護人民的安全﹔猶記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江西省軍區、各地軍分區、人武部官兵沖鋒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前線,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當湖北血源告急,駐贛空軍、海軍、火箭軍、武警部隊官兵迅速行動,捐獻了37.71萬毫升鮮血,筑起一道“生命線”﹔猶記得,2020年7月,我省啟動防汛一級應急響應,防汛進入戰時狀態,在這緊急關頭,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緊急行動、逆水而行,筑起牢不可破的“鋼鐵大堤”。
駐贛部隊始終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故鄉,近兩年,先后出動部隊和民兵90余萬人次,遂行疫情防控、搶險救災、安保警戒等任務。
每年,新交流來江西省軍區的師團職干部都要到南昌、井岡山、瑞金、興國等地接受現場教學,穿一次紅軍服、吃一碗紅米飯、走一趟挑糧小道,到軍旗升起的地方重溫軍人誓詞,到沙洲壩喝一碗紅井水,到方志敏烈士墓前誦讀《可愛的中國》,讓官兵在現實體驗中淬火思想、升華境界。官兵深有感觸地說,站在烈士陵園三分鐘,什麼問題都想得通。
這支從南昌走出的人民軍隊,時刻不忘光榮的革命傳統,把紅色基因種在身體裡,始終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人民軍隊人民愛
八一起義紀念館、八一起義紀念碑、八一廣場、八一大橋、八一大道、八一公園、八一中學……紅土地上,每一處以“八一”命名的地方,都表達著贛鄱兒女的擁軍情懷。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近年來,軍地聯合出台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擁軍支前工作聚力服務備戰打仗的意見》《關於建立擁軍支前軍地聯席會議制度的實施辦法》,成立擁軍支前軍地協調小組,建立聯席會議、情況通報、督導評估等制度,構建上下貫通、軍地聯動、完善配套、快捷高效的擁軍支前工作運行機制。
“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裡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每當唱響這首《十送紅軍》,眼前總能浮現當年蘇區百姓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的感人場景。親人跟著紅軍走了,而踴躍參軍這一光榮傳統,在贛鄱大地上賡續不斷。
余江區從1958年至今,創造了向部隊輸送新兵萬余名,無一責任退兵的記錄。由於征兵成績突出,余江區先后四次被國防部授予“全國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廉潔征兵先進單位”稱號,在全國樹起一面征兵紅旗。
2020年,江西征兵報名率、上站率、合格率、擇優率、退兵率等“五率”考評位居全國中等任務省份第一名。今年春季征兵,江西850名新兵主動要求赴藏、赴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江西歷來有著黨管武裝、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在維護軍人權益、尊崇軍人等方面創造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不少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江西省軍區轉業工作辦公室主任蔡建華介紹,江西先后出台了《江西省軍人撫恤優待辦法》《江西省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江西省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辦法》《關於做好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家庭送喜報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規,2016年圍繞保障軍人軍屬權益,專門出台了《江西省軍人軍屬權益保護條例》。這一條條、一件件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擁軍實事,是對部隊提升戰斗力的有力支持。
在政府的引導下,江西擁軍支前成果喜人。南昌市簽約了100余家擁軍優屬企業和社會組織,完善社區擁軍優屬服務平台3000多個﹔萍鄉市結合實際積極開展科技擁軍、文化擁軍、智力擁軍、教育擁軍和法律擁軍活動﹔九江市開展“老兵講堂進校園”、“最美軍嫂”選樹活動,舉辦軍地青年聯誼、“情系邊海防官兵”走訪慰問送關懷等活動﹔贛州市持續開展“愛心獻功臣”“雙擁在基層”等活動,幫助部隊解決實際問題﹔宜春市為軍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住房開通“綠色通道”﹔新余市用“國防教育館”“雙擁公園”、老兵宣講團等形式,促進軍民資源的雙向流動與集成融合,實現軍地互補、雙向受益、協調發展。
如今,黨領航中國和人民軍隊邁進了新時代,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征途如虹,隻要軍民攜手向前,凝聚起同心逐夢、共創未來的磅礡偉力,就定能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譜寫下壯美篇章。(朱 力 李 芳 齊美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