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節日快樂。”
“謝謝孩子。”
“你什麼時候回來?”
“到了暑假,我接你和爺爺奶奶出來玩。”
這段父親節的對話,來自尋烏縣廣場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是贛州市“親情連線”服務的縮影。
面對贛南農村留守的兒童和老人較多,該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親情連線”室,通過網絡架起“暖心橋梁”,實現“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
因地制宜解民需
“媽媽,我這次數學又考了全班第一名……”6月23日,在興國縣瀲江鎮羅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親情連線平台讓孩子們與遠在他鄉的父母連線聊天,增進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今年來,興國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把建設“親情連線”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之一,通過建立一個“親情連線”微信群和建立一套“親情連線”台賬,把群眾需求認真收集好。
同時,興國縣為各個實踐站配置了電腦、WiFi、三腳架等設備,為文明實踐員(黨建宣傳員)每月增設10G“親情連線”專用流量包,組建志願服務隊伍搭建“移動的親情連線平台”,為偏遠山區、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上門“親情連線”服務。
聚焦群眾需求,贛州市調查發現,全市有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常年外出務工,留在家中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很多不會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與在外務工的親人聯絡靠的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老年機”。
在深入開展調研、充分了解群眾需求的基礎上,該市在全省率先推出“親情連線”室,並以尋烏縣、興國縣為試點,覆蓋至全市120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開展外出務工人員和留守群體親情服務,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贛州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數字鄉村建設,實施“親情連線”行動,搭建外出務工人員與留守兒童老人聯系交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親情連線”已分別納入江西省25件、贛州市62件“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
如今,“親情連線”室不僅讓贛南留守兒童、老人與身在外地的親人實現“雲團聚”,更讓群眾深深地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就在家門口。
上門服務暖人心
近日,信豐縣安西鎮崇墩村結合“親情連線”活動要求,為本村80歲以上的壽星集體慶生,購買一個蛋糕、舉辦一場慶生儀式、給每位老人煮一碗長壽面、一碗酒釀蛋、拍一張慶生照、發一個祝壽紅包、拍一個慶生視頻、與家屬進行一次視頻連線。
目前,崇墩村共有33位80歲以上的老人。今年84歲高齡的羅奶奶,因行動不便,志願者上門祝壽。她說,現在家裡孩子們都在外面工作,原來隻有等到過年才能和孩子們見上一面,如今通過手機上與孩子們“見面”了,她內心十分激動。
在“親情連線”活動的推進中,贛州市各地通過村村通廣播、村務公開群、幫扶干部上戶走訪宣傳和開展活動宣傳等方式,讓廣大群眾知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親情連線”室,以及了解其功能及作用,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千裡之外的愛。
同時,該市根據不同的聊天對象派遣不同的志願者:在校學生主要安排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提供服務,方便在外的家長掌握小孩的學習情況﹔尚未上學的幼童和老人、婦女則酌情安排村干部、理事會成員等其他志願者提供服務。針對行動不便或居住偏遠村組的留守老人、兒童的需求,實踐站組織志願者提供不定期“親情連線上門服務”。
今年端午節,與上猶縣油石鄉塘角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牆之隔的敬老院,20多名老人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拿起智能手機,撥打微信視頻電話,與親人聊天嘮嗑。目前,上猶縣3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了“親情連線”,已幫助1500余人次實現“雲團圓”。
溫馨港灣不斷電
每逢“四點半課堂”,參與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章貢區教師們,都會主動連線有需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面向留守兒童提供“一對一”作業輔導、興趣培養等服務。
“親情連線”室建設以來,贛州市各地“親情連線”室通過實踐所(站)、學校、志願者三方聯動,建立了“常態化、預約式、送上門”的開放管理機制,讓實踐所(站)成為廣大群眾的溫馨港灣。
面對留守學生出現思想波動、情緒低落等現象,贛州各地學校老師及時跟實踐站志願者們聯系,通過“親情連線”室,實現遠程“家校共建”,穩定孩子的不良情緒,解決思想波動的根源,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疫情防控期間,在“不聚集、不串門”的情況下,幫扶干部們通過“親情連線”室向結對幫扶的孤寡老人噓寒問暖。今年春節期間,全市各地實踐所(站)開展“親情連線、愛在身邊”主題活動2萬余場,2066位志願者提供了服務,累計服務5萬余人次。
面對留守老人為省錢不願就醫等情況,通過“親情連線”室,讓外出務工子女跟老人家聊聊天、說說話,做通老人思想工作。尋烏縣文峰鄉“親情連線”活動累計開展活動190余場,服務390余人次。
志願者們通過“親情連線”室,及時化解各種“異地”農村糾紛,避免了因溝通不暢造成的誤解,為有效解決矛盾糾紛、建設美好溫馨家園提供助力。
“親情連線”室不斷電,打通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裡”。
隨著“親情連線”室的普及,贛州市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僅成為廣大群眾學黨史、悟思想的精神陣地,更是黨員干部辦實事、開新局的動力源泉。(陳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