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勇立潮頭唱大風 揚帆破浪向未來

——九江市柴桑區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紀實

2021年07月19日06:5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仲夏的九江市柴桑區,綠意盎然,不論是清新亮麗的城區,還是生機勃勃的鄉村,感受到的都是發展的強勁動力。五年來,該區堅持不懈推進工業經濟發展,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秀美鄉村、推進民生實事,先后獲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全省農業農村工作先進集體、全省利用外資先進單位、全省“五型”政府建設先進單位等。

聚產業,打造工業經濟“新高地”

柴桑區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總投資11.7億元的阿裡雲九江產業鏈融合項目落戶,進一步壯大了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為產業發展招才引智的杰博人力資源產業園順利開園,產業良性發展又添“助推器”。以強鏈補鏈為主的產業集聚是柴桑區打造工業經濟“新高地”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該區強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嚴格落實九大產業鏈鏈長制,堅持招商引資不動搖,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和培育數字經濟上打好“組合拳”,不但打造了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數字街區,還舉辦了三屆巾幗“雙創”投資洽談會,工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淨增21家,達到124家﹔納稅過億元企業增至3家﹔(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嫁接園區項目22個,盤活土地2180畝、廠房60萬平方米。

強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5月22日,九江市暨柴桑區科技活動周開幕,無人機、機器人表演,VR體驗等科普體驗讓人流連忘返﹔工業、農業創新成果及產品展示和創新平台成果紛紛亮相。與此同時,工業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德思光電車間裡的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行,生產正酣,連續多年加大研發投入搞創新發展的德思光電企業利潤實現翻番。高新企業的蓬勃發展,正是柴桑區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柴桑區大力推進科技興區戰略,扎實開展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持續加大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培育力度,創新驅動能力不斷增強,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6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56家、兩化融合企業達45家。打造院士工作站、技術中心等科創平台12個。

抓品質,奏響城鄉建設“協奏曲”

春賞花,夏納涼,秋冬景色更佳。柴桑區是“年輕”的區,沙河城是有品質的城,去尋找,你會發現,自然美景已融入城市基因,生態好、環境美成為柴桑區鮮明的標志,蝶變來源於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三年行動。

該區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要求,扎實推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大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及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城創建工作,堅持做美城市、做優環境,大力推進高速公路口改造、城市主次干道“白改黑”、外立面改造、老舊小區及背街小巷改造、農貿市場改造、強弱電下地、“一河兩岸”改造提升等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同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了“廁所革命”三年行動和新農村建設四年行動,建成新農村點1141個,打造亮點村庄9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5萬元,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促民生,全面小康按下“加速鍵”

“教室寬敞明亮,營養餐美味,同學們都很喜歡。”就讀柴桑區第三小學的李昕語開心地說。“天天來看新房子,環境好,交通便利!”棚戶區改造天坡安置房業主劉老伯豎起了大拇指。“每個月有低保,還在村裡扶貧基地務工,平時能在扶貧積分超市兌換生活用品。”新合鎮涌塘村農戶胥尚花最滿意的是家庭收入增加不少……小故事匯成民生成績單。

“十三五”期間,全區3617戶9756人脫貧,8個貧困村脫貧退出,如期完成脫貧目標。建成“四好”農村公路535.9公裡、生命安全防護工程204.8公裡。投資近4.8億元的新區小學等6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投資2.7億元的區人民醫院新院正式運營。柴桑區以人民為中心,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續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張金玲 記者 練 煉)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