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惠民實事 樟樹繪就民生畫卷展幸福底色

“我們這個小區是上世紀70年代的老小區,基礎設施差,四處坑坑窪窪,隻要一下雨下水道就堵塞嚴重,污水從井蓋汩汩往外冒。”家住樟樹市福城街道垱下亭社區江鹽小區83歲的老黨員楊林華高興地回憶到,“如今,小區道路被重新硬化、圍牆修復,鋪設了雨污分流管道,還統一安裝了路燈……一年間,感覺我住進了新小區。”近年來,樟樹市舊區改造全面提速,城市“面子”不斷刷新,繪就出多彩幸福的民生畫卷。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樟樹市堅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拓展民生工程的內涵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落實好“我為群眾辦實事”的35個重點民生項目,並持續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生態環保、城市建設等方面發力,傾力打好“民生牌”,讓發展紅利在共建共享中充分釋放,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年1至7月,樟樹市民生領域投入資金達36.12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6.2%。
發展教育事業,筑牢民生之基。該市視教育為“第一品牌”和“頭號工程”,不斷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優化學校規劃布局,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和制定教育扶貧資助措施,實施好這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近兩年來,市財政投入2.12億元用於高標准建設16個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和收購轉租城區16所民辦幼兒園,大力調整幼兒園設點布局,推動教育資源均衡擴充﹔在大力實施“三個一百萬工程”中,每年拿出100萬獎勵優秀教師、100萬資助優秀學生、100萬扶助困難家庭師生。截止目前,該市投入14.13億元啟動樟樹四中、樟樹六小、市第三幼兒園和改擴建樟樹中學等校建工程項目,並為8485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資助金450萬元。
持續改善民生,織牢民生“安全網”。該市圍繞醫療衛生、勞動就業、養老保險、住房等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織密民生保障網絡,構建起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保障“民生大廈”。加快推進中醫院搬遷和新城區人民醫院建設,讓全市人民群眾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投入1.1億元推進老城區29條水泥路面“白改黑”,49個老舊小區改造規劃設計全部完成﹔投入3.2億元建成養老機構23所,推進養老機構醫養融合發展,養老服務也在“智慧”成長,“老有所樂”日益凸顯……一項項民生新政亮點紛呈,一樁樁民生實事溫暖人心。今年1至7月,該市新增就業3372人,為704人發放失業保險金83萬元,發放低保金6711.39萬元、養老金7.35億元、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金251.14萬元、低保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805.81萬元。
一條條飽含溫度的創新舉措,積極回應著群眾的“民生關切”﹔一項項民生實事的落地,化作生動圖景體現在百姓心坎裡、口碑中。“民生”二字變得越來越有溫度,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肖龍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